【薑黃】秋冬飲食保養時機,薑黃能怎麼料理?薑黃和薑一樣嗎?
薑黃被視為是養生保養食材,在台式料理中不算常出現,但細數幾種料理如咖哩、南洋薑黃飯,卻發現薑黃也相當好運用。薑黃給人飲食保養的印象,但你瞭解薑黃嗎?薑黃和薑是一樣的食材嗎?薑黃常被吹捧為保養聖品,真的這麼神奇嗎?認識薑黃的挑選方式與料理吃法,幫助你學會薑黃的更多運用,在煮出好料、期待養生之餘也避免陷入迷思。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薑黃:亞洲飲食代表食材、香料之一
薑黃的深黃色和微苦氣味讓人印象深,薑黃在台灣發展並不普及全面,但在東南亞地區則是重要的食材。印度、東南亞的泰國、緬甸等區域是常見香料,從料理來看,如印度咖哩、薑黃飯以及薑黃湯等,運用薑黃來提味、達成料理染色用途已是日常,薑黃更是衣著服飾的染料來源。論及東南亞文化,薑黃是不可或缺的,不過在台灣,則是以食療保健用途受到關注。
薑黃和薑一樣嗎?
薑黃和薑兩種是一樣的嗎?雖然名稱中都有薑,同樣以食用根莖為主,但兩種卻不同,薑黃屬於薑黃科薑黃屬植物,而薑則是薑科植物,而薑黃的特色之一則是含薑黃素。薑黃偏好濕熱的生長環境,台灣常見秋薑黃品種,一般薑黃會在春季種植,約至秋冬季節時採收,秋薑黃在種植過程會開白色花與長出葉片,據說採收的時序接近時,花朵與葉片會逐漸枯萎,代表薑黃的根莖已成熟飽滿適合採下。台灣目前並無大規模的薑黃產業發展,但在高雄、南投、彰化以及東部等地都有農戶小規模栽種。
薑黃有哪些飲食保養效果?
薑黃以食用根莖為主,採收後經過通風乾燥後完成,市面上常見的「薑黃粉」則是再經過研磨步驟。薑黃屬於藥食兩用,食療上有活血、抗發炎、養護肝臟、預防失智等說法,其保養優勢來自裡頭的薑黃素 (curcumin) 、類黃酮等抗氧化效果,薑黃素一般含量約在 1 ~ 3 %左右,含量愈高的等級較好,除了薑黃素,還有不少優秀的營養,如蛋白質、鉀、磷、鎂、鈣、膳食纖維以及維生素 K 等,尤其有助調控血壓、調節細胞的鉀,維護骨骼的磷等,都是身體保養的好物質。
薑黃被視為保肝、抗發炎、抗氧化用途,保健效果讓不少人好奇,在 2020 年新冠肺炎 (Covid -19) 疫情期間,薑黃被國外印度醫學院研究指出其對於病毒具有適度抑制活性的作用,雖然仍待更多實驗進一步證實,但也引起不少人關注。至於針對護肝、抗發炎等優點,雖然過去已有部分研究,但食藥署也曾在 2017 年說明,相關的作用機轉仍待更多科學研究,建議食用時保持謹慎。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吃薑黃、補充薑黃素又該怎麼吃?
薑黃在飲食保養上確實有一定優勢,但仍得衡量食用量與作法,更該謹慎避免大量食用或深信不疑,有些人會追求補充其中的薑黃素,而根據食藥署指出,世界衛生組織曾建議每人每公斤以 0 ~ 3 毫克的薑黃素為基礎,最多每天不超過 200 毫克。想藉由薑黃等來保養,日常飲食與營養攝取更建議多元、全面,飲食均衡和生活作息調整,對於身體保養才會更有幫助。
挑選薑黃有哪些分辨方式?
市售薑黃常見薑黃粉,由於呈現粉末狀,外觀不易辨識,建議可詢問參考薑黃素檢測數據及內容成分,並挑選可信任的店家,避免選用來路不明者,相對更安心。若是挑選的是薑黃,輕碰觸外觀時則要觀察應為乾燥而不濕潤,表面沒有腐爛、發霉或散發不正常的氣味,才適合選購。
薑黃料理吃法試試看!
薑黃雞湯
時序入秋,秋冬季節可搭配薑黃加強保養,像以薑片熬煮雞湯時,加入少量的薑黃粉或薑黃片,藉由薑片與薑黃促進血液循環,幫助微涼天氣裡加強暖身與發汗的效果。
南洋風薑黃飯
東南亞常見帶有香料氣味的薑黃飯,運用香茅、檸檬葉以及椰奶等炒煮出湯汁後放入米飯先拌炒再蒸熟,充滿椰香氣息的米飯,鮮黃色很適合秋日食慾大開的季節。
薑黃麵包、薑黃麵食
自製麵團、麵包時不妨加入少量薑黃,染上淡淡的黃色,麵包配上鮪魚、咖哩絞肉餡與蔬菜,不怕薑黃味道重,又兼具飲食效果。
使用薑黃時建議搭配適量的油脂,更利於薑黃素的溶入與吸收。試試看上述不同的薑黃搭配料理吃法,能否對你的胃呢?運用不同的方式,也能讓薑黃有更多飲食變化喔!入秋後的保養,不妨適量來點薑黃,而避免過量或過度迷上,才是飲食保養時的好做法!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薑黃|推薦料理
*飲食留意:
薑黃雖然具保養好處,但由於有活血等用途,對於懷孕中、生理期女性,有在食用抗凝血藥物者,較不適合食用。而有膽道問題者、身體情況不確定是否適合者,建議請教中醫師與醫師。
▶ 參考資料
農委會藥用植物主題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