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室常見跌倒意外!如何預防家中老人、成員受傷?7 大原因與調整法

愛料理 編輯部
最後更新2022/10/27

家中浴室常是跌倒意外發生的場所之一,不只是年輕人,年長者由於肌力退化,跌落更是老人常見的受傷或事故原因,國健署曾統計過老人於家中跌落的場所,除了在床、椅子周邊跌倒、浴室或廁所跌倒也涵括其中。浴室因空間和使用狀況頻繁,容易造成滑倒意外,為了家人或家中長輩安全,想預防在廁所浴室的跌倒危機,有哪些常忽略卻應該調整的做法?

Photo:pixabay.com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浴室、廁所常見跌倒危機,老人更要小心

近年就有不少名人在浴室跌倒而受傷,甚至離世的不幸消息。最近在 2020 年 10 月就有女明星在浴室滑倒導致後腦勺著地受傷,更有長者名人因此逝世。根據國健署 2015 年的統計, 65 歲老人發生事故的死因中,「跌落」為死因中第 2 名,而浴室也是常見的發生場所。老年人由於肌肉量不足、平衡感降低,且傷後復元力差,比起中壯年人,更要特別注意浴室預防跌倒的做法。了解浴室、廁所常見導致滑倒的原因,還要將空間設置、周邊輔助都考量進去。

浴室常見跌倒的原因,又該如何改善?

1.地板溼滑、材質考量:

Photo:pixabay.com

浴室地板由於洗澡清潔、水分噴濺等狀況,容易造成地面潮濕,浴室地板多以磁磚為主,平滑的地面材質加上潮濕問題,恐增加走動時腳步易打滑的危險

如何調整:

保持地面乾燥,使用空間後以刮水刀或拖把去除水分,並搭配電風扇吹拂。另外,浴室大多以平滑磁磚為主,防滑度稍不足,要為長輩調整浴室,可著重於地板防滑度,挑選摩擦力較好的地板磁磚,預防效果會更好。

2.缺少防滑設備

除了考量空間的溼滑狀態,增加防滑的周邊配置也是個作法,適用於無法調整地板等時機。

如何調整:

在浴室拖鞋選擇上,挑選摩擦力較好的止滑拖鞋,能避免腳部直接碰觸地面而防滑力較差的情況。另外針對長輩,更建議在浴室地板鋪上止滑墊,或貼上止滑膠條,幫助行走。

3.動線不佳問題

浴室中的層架、物品堆疊很可能影響行走動線與順暢度,常撞到東西、跌倒可能也是周邊空間設置不夠完善的問題。

如何調整:

確認浴室中物品、櫃子或架子擺設的位置,如擺放方向、行動時的間距空間等,也能減少跌到或碰撞問題,而牆角、尖角處可以加裝防撞保護裝置,減少碰撞受傷的可能。

4.使用浴缸

Photo:pixabay.com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家中浴室裡常見浴缸,而洗澡時為了避免水分噴灑大多會選擇跨進浴缸中沐浴,但跨越進出的動作和兩邊的高低落差,容易增加跌倒風險

如何調整:

家中有長者應建議老年人避免使用浴缸,將浴室空間改為設置分離式的浴間,能阻隔水氣。或建議在浴缸外洗澡或設置防滑的洗澡椅可以坐著洗澡,避免有跨越浴缸的動作。

5.缺少扶手輔助

年長者在行動過程、如廁後站立動作時施力不足,可能會站不穩而跌倒,有時行走則會抓取浴室的洗手台、毛巾架等作輔助,但層架的穩定性也需考量進去。

如何調整:

為長輩在浴室裡加裝輔助把手,如馬桶周邊、洗手台周圍以及洗澡站坐的位置處,讓年長者可以透過輔助握把來平衡穩定身體。另外不論站或坐下,都等到動作平穩後,再進行下個動作,減少反應不足產生的失足危險。

6.夜間空間照明不足

Photo:pixabay.com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年長者易有夜間如廁情況,而廁所周邊的明亮度不足,夜晚也容易摸黑前進,包含前往如廁的路上與廁所常有門檻,或夜晚如廁過程漆黑,都增加跌倒的危險。

如何調整:

在浴室周邊或前往廁所的動線上,加裝小夜燈或感應燈,讓夜晚如廁的行動可以減少摸黑、跌落的可能。若廁所的電燈照明光線不足,也可能造成視線不佳,應更換成照明佳的燈泡,加強設備。

7.肌力退化

和年輕人相比,隨著年紀越大肌力減退,老年人的肌肉量不足,易造成施力不夠、站不穩。而保養肌肉、強化骨骼支撐度,也能減少受傷與幫助復原能力。

如何調整:

適量的肌力訓練可以幫助維持行走、站坐姿變化時的穩定力,簡易鍛鍊如在家中扶著穩固的椅背踮腳尖訓練小腿肌,每次維持 8 ~ 10 秒,以 10 次為一組,每日做 3 組。另外,像扶著椅背單腳往後抬腿,則能訓練大腿力量,可採用前述的運動方式做 3 組。更多方法,可參考:《不愛、太少運動肌肉流失快!中老年如何運動健身、該吃什麼顧肌肉?

日常留意鈣質、蛋白質等營養攝取,增加鈣質補充、延緩肌肉流失,可攝取牛奶、小魚乾以及黑芝麻等食物;安排走動外出曬太陽,幫助吸收維生素 D ,利於加強骨骼細胞的活性、提升骨骼穩固減少骨質疏鬆。

上述 7 個可調整的浴室跌倒原因,想預防老人或家中成員在浴室跌倒,除了叮嚀小心謹慎、動作放慢,也要從浴室空間和輔助作法來調整,能盡量降低風險。別讓浴室成為意外發生的場所,讓浴室空間使用更安全、順暢吧!

▶ 參考資料:

國健署

▶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