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掃除、打掃房間卻越整理越亂?居家整理方法不能只懂收納
越接近年底大掃除,很多人家中準備開始打掃、整理。整理空間時一般多重視物品的擺放整齊,但在收納、排列物品前,更應該做到「清除」的步驟!你認定的掃除房間、整理物品的重點是什麼?學習斷捨離的概念,掃除、解決比收納更重要!越整理空間越混亂,掌握不到打掃要領的人,以下觀念也許能幫你重新調整腳步,讓整理更有效率:
Photo:freepik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物品的斷捨離
物品完成最佳化後再進行收納
我們已經把「遺忘物品」全數清出,也丟掉「執著物品」,並篩選出不合適、不舒服的物品了。
來到這個階段,住家的物品數量應該已經精簡了許多。留下來的也都是菁華。你是否已經實際感受到空間變得輕盈,更容易呼吸了?
把東西減少到這個程度以後,終於要進入「收納」的階段,但是在這之前,我要介紹一下斷捨離當中「收拾」與「清掃」的定義。
- 「收拾」是在收納之前,篩選數量龐大的物品的作業
- 「整理、分類」+「清掃」的總稱是「掃除」
以前我看到某雜誌的居家收拾特集,看見第一頁就介紹用來清除汙垢的「小蘇打的使用方式」,令我驚訝極了。也就是說,不只是一般人,連傳播資訊的人使用「收拾」一詞時,意義也涵蓋了「整理」和「清掃」,極為模糊。
因此如果要對住處積年累月的陳垢進行大掃除,從斷捨離的觀點來看,重要的是先處理掉數量龐大的遺忘物品和執著物品,然而卻有許多人搞錯了重點,變成購買新款的掃地機器人或強力清潔劑。
上述的狀況,導致我們的思考愈來愈混亂。
先撇開斷捨離的觀點,真正合理的「掃除」步驟,應該是先清除垃圾、雜物、「不需要、不合適、不舒服」的物品,然後再進入收納,開始展開「掃、擦、刷」等「清掃」工作。
為何會是這個次序?因為如果任由垃圾、雜物、「不需要、不合適、不舒服」的物品繼續堆積在收納空間裡,也毫無意義。不僅如此,東西一旦被塞進深處就完蛋了,這些物品將陷入「功能不全」的狀態,永遠不見天日。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以前有位從事家事服務業的學員來參加斷捨離講座,她說參加的動機是:
「因為我只是替客戶打掃,沒辦法取捨物品,就連怎麼看都是垃圾、廢物的東西,都必須想辦法清理乾淨,然後放回原位,不斷地重複這種動作。這讓我感覺到難以形容的矛盾和徒勞,所以深刻感受到斷捨離的必要性。」
這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充斥坊間的「整理術」和「收納術」,許多都把重心放在「如何更有效率地保管、分類」,而不去審視物品本身。
結果物品完全沒有減少,就這樣深藏在收納空間裡,不知何時才有重見天日再被拿出來使用的一天。
相對地,斷捨離總是以物品會代謝為前提。
斷捨離後的空間,總是在流動。不會為了保管和分類,去購買或製作分隔用品,有時甚至會在一開始就將收納用品丟棄。
因為只要意識到重要軸和時間軸,進行斷捨離,物品自然就會去蕪存菁,因此收納用品只需要最基本的就足夠了。換句話說,斷捨離式的收納發想是「如何不收納物品」。
此外,「收拾」在廣義上也具有「解決」、「處理」之意。它的反義是「丟下」、「放任」,或者說是關係已經結束,卻就這樣被放在原地、徹底遺忘的狀態。
日文漢字「始末」(意為收拾、解決)二字,顧名思義,意味著「始與終」,透過對物品的斷捨離,可以逐步學會徹底做到「結束」的感覺。
更多掃除、整理的技巧和心法,收錄於:
新.斷捨離: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改變650萬人的史上最強人生整理術再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