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產品「無添加化學物」,別鬧了!這種東西根本不存在世界上

謝玠揚
最後更新2019/08/02

知名國際科學期刊《自然》Nature-Chemistry最近以「無添加化學物」為主題,發表了一篇有趣的文章。他們說:

「食品、化妝品的製造商在行銷宣傳中大量使用『無添加化學物(Chemical Free)』這個字眼,這個字常常被錯誤地使用,並暗示該產品是健康、源自天然的。我們徹底檢視並分析了這些產品,包含乳液、化妝品、草本食品、家用清潔劑、食物和飲料。本文將列出所有我們已知正確使用『無化學成分』的所有產品:」
你以為在這段文字之後會看到一長串的產品清單,並且打算從此在賣場中遵循這個清單採買?很遺憾,在這段文字之後顯示的是──本文以下空白。根本沒有任何一項產品被列在這裡。《自然》用這篇看似正經的文章,諷刺所謂的「無添加化學物」的產品其實根本不存在!

看到這篇文章,我心裡真是百感交集:終於越來越多人肯出來說真話,不再放任市場上那些欺騙大眾的行銷字眼了。

舉一個最有趣的例子,這幾年在台灣民生消費市場上吹起一片風潮的「無添加」,尤其是在健康食品及美妝類商品,有時根本直接在商品名稱前面冠上這三個字。再加上這幾年民生用品、食品安全問題不斷,可以看到有很多業者大大的標榜他們是「無添加」產品,嘗試取得消費者的信賴。不過,所謂「無添加」的定義到底是甚麼呢?

台灣有許多的語彙都來自於日本,譬如目前當紅的「小確幸」來自於村上春樹的作品,便利超商的「御飯糰」、「宅急便」也是日文詞彙嫁接而成。「無添加」的來源也是日本,但就像原本代表乾脆、爽口的「阿莎力」,飄洋來台變成豪邁、海派之意一樣,「無添加」在台灣的理解已經不同於原始的內涵。

「無添加」到底是沒添加什麼?這個詞的由來要追溯到日本的厚生省(化妝管理部門)早在50年前(1960年)制定的「藥事法」,以先審再上市為原則,定義了102種「表示指定成分」,包括了防腐劑、界面活性劑、乳化劑、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人造色素、人造香料、螢光劑……等等。如果業者有使用這102種成分,就必須標示在包裝上;如果沒有,包裝上可以完全不用列出成分表,直接標注「無添加」。所以「無添加」在以前的日本,是有明確的意涵的:本產品不包含日本法規所定義的102種成分。

「以前的日本?」

對,以前的日本。因為早在2001年4月之後,日本就實施了全成分標示——簡單說,現在在日本根本就沒有「無添加」的產品了。所以現在廠商宣稱所謂的「無添加」,其實根本就沒有明確標準,也沒有主管機關把關。況且,就算是拿50年前規定的102種成分來看,很多號稱「遵守日本厚生省無添加規範」的廠商,大概根本就沒去翻過規範:因為產品成分表上列出來的成分,根本就在102種之中啊!
所以,不只化妝保養品,食品以及其他民生用品也一樣,「無添加」根本已經變成了純粹的行銷術語。看到這三個字,務必要張大眼睛看、仔細想想,到底是無添加了甚麼?

針對市場上常見的幾種宣稱方式,我們來看看到底有沒道理:

◆ 無添加色素、香料

這個是可能的。

◆ 無添加防腐劑
這個就有趣了。很多廠商只是玩弄文字遊戲,把事實上是防腐劑的成分,改稱呼為其他名字。真正要做到無添加防腐劑,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無菌充填、無菌包裝。如果是一次用不完的東西,還得搭配上不會逆流、不會讓空氣進入的密封式瓶罐,才能真正做到無添加防腐劑,同時保障產品安全。我只能說,的確是有認真用心的廠商推出這樣的產品,但真的非常非常非常少。

◆ 無人體有害物質添加

這句話根本是笑話。連喝水喝太多、鹽巴吃太多,都有可能中毒了,哪有可能保證絕對沒有「人體有害物質」呢?

◆ 無添加化學物質
別鬧了!除非是純天然,未經加工,也沒使用任何肥料或除蟲劑的農產品,否則是不可能完全沒有化學物質的。

 

身為明智的消費者,我們要有個觀念,看到「無添加」,第一個就要去問、去想,到底是無添加那些東西?而不要盲目地相信什麼化學成分都沒有添加。況且,許多業者在宣稱「無添加」時,是相當有爭議空間的,他們自己替無添加下了個定義,用小到不能再小的字印在包裝、DM角落,再把「無添加」三個字大大的展示出來。

實際上去搜尋所謂的「無添加」產品,有趣的是,舉凡從化妝品、食品、民生用品,這些大喇喇打著無添加字號的商品,要嘛就是沒有全成分表,讓你根本無從判斷無添加什麼、添加了什麼;要嘛就是成分表裡面赫然出現他們宣稱不加進去的東西。

很多事情,了解了就不怕。以防腐劑來說,防腐劑是必要之惡,一罐長滿細菌的商品,絕對比有添加防腐劑的商品來的更可怕;再舉個例子,石化、化學原料。只有完全沒有知識背景的人(消基會?),才會見到黑影就開槍,說出「這些名字看起來就是化學原料的成分,怎麼可以用在人體?」這種蠢話。

菜餚裡有氯化鈉、飲料裡有乙醇、甜點裡有β-D-fructofuranosyl-(2→1)-α-D-glucopyranoside,看起來都好可怕,你一定會覺得不能吃,但他其實就是鹽、酒精跟蔗糖啊!與其盲目追求、相信「無添加」、「純天然有機」,倒不如好好選擇有清楚標示全成分的商品,判斷到底安不安全。

一句老話,知識就是力量,懂得越多,就越不會被這種似是而非的恐嚇行銷所欺瞞。

所以,下次再看到「無添加」的字眼,別盲目相信了,多看多想想吧!

 

相關推薦

更多愛料理生活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