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怎麼吃?
(photo by:patkashtock)
隨著日期推移進入到了八月底,迎來了夏季最後一個節氣-處暑,提醒著人們高溫溼熱的日子即將退去,秋高氣爽的季節即將來臨,但事實上氣候的變遷沒那麼迅速,天氣上還沒出現真正的秋涼,所以人們又將這種炎熱到不亞於酷暑的天氣稱之為「秋老虎」,也提醒了學生族群,暑假即將結束,要準備收心,迎接新學期到來。
處暑來臨後,中午炎熱,早晚偏涼,晝夜溫差開始大幅度增加,生病感冒的機率也偏高,根據每個人不同的體質,可以吃些百合銀耳蓮子湯、菠菜、芹菜、糯米芝麻球這類清熱安神的食補,在夏秋交替之際調養身心。處暑也正是蝦蟹貝類正肥美的時節,可盡情享受海鮮料理,但不宜吃辛辣與燒烤類,如辣椒、花椒、生薑等,因為入秋後,空氣中的溼氣會明顯減少,皮膚、口舌、手腳與鼻腔粘膜會開始因乾燥而疼痛,這就是「秋燥症」的症狀,吃辣會加重症狀的產生,建議盡量避免喲!
要預防秋燥症,可以多吃一些性寒涼、多汁、可生津止渴的蔬菜水果,例如:黃瓜、番茄、蘿蔔、蘋果等,另外,南瓜、地瓜、胡桃與柿子等內含豐富維生素A,對皮膚粘膜有相當好的保護作用,八月也為高接梨的盛產期,這種品種的梨子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等功效,深受眾人喜愛。專家也建議,進入燥熱的秋季後,將上述食材做成湯品或粥品都相當不錯,除了可以有效吃進營養,還可以增加水分的攝取量喲!
「愛料理」有許多預防秋燥症的食譜,一起來食補養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