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Plate健康吃】自製美味夜市小吃:台北士林夜市
逛各大夜市的時候,都會買很多有名的小吃來大快朵頤,就算排很久才能吃到也都心甘情願!本期的【MyPlate健康吃】要教大家如何自製各大夜市的著名小吃,自己做除了「想吃都能吃到」的這個好處之外,只要依照 MyPlate 的均衡飲食原則,就能吃得更健康喔!首先登場的夜市是位於台北的士林夜市,趕快來看看有什麼美味的小吃吧!
起源於1909年的士林夜市是台北最大的夜市,總是擠滿了各國觀光客,算是一個很熱門的旅遊景點,它位於台北市士林區,有各式各樣的特色小吃,因為人潮眾多,許多有口碑的攤位或店面都會出現大排長龍的狀況。根據wikipedia指出,士林夜市是全台灣打卡次數最高的夜市,而且它除了是觀光客來台必去的景點,也是台灣人最喜歡去的夜市第二名!本次要介紹的著名士林夜市小吃有炸蛋蔥油餅、中式涼麵、藥燉排骨和大腸蚵仔麵線,趕快照著愛料理達人特製的 MyPlate 均衡飲食食譜,做出各種美味小吃吧!
炸蛋(彈)蔥油餅
在士林夜市超熱門的炸蛋(彈)蔥油餅其實是發源於花蓮,創始店「老牌蔥油餅」現今傳到第二代卻依然是以行動力高的發財車在販賣,發財車旁寫著老牌蔥油餅是由在地老榮民蔡振貴先生創立於民國五十八年(1969年),剛開始是每天下午以推車出來叫賣,一直到現在依然秉持傳統手藝,讓民眾重拾古早味。炸蛋(彈)蔥油餅下油鍋後被炸至金黃色,色、香、味俱全,一口咬下時蛋黃會炸開噴出來,因此才被稱為炸蛋(彈)。
中式涼麵
士林夜市有幾攤涼麵也是排隊美食,講到涼麵的起源,普遍流傳的有兩個故事,一個提到唐朝武則天,她因為吃麵燙傷了舌頭,於是發明了米做的涼麵,而另一個故事則提到唐朝詩人杜甫,他有一首詩叫做《槐葉冷淘》,「冷淘」指的就是一種涼麵,此詩巧妙地形容了受到君王喜愛的「冷淘」涼麵。台灣人愛吃的台式涼麵則是經過台灣文化的洗禮演變而成,通常是用傳統油麵放上一些切絲的小黃瓜等配料,再淋上以芝麻醬、醬油等調味料混合製成的涼麵醬,拌勻後即可享用。
藥燉排骨
藥燉排骨的「藥」指的是中藥,可用來補身。一般藥燉排骨都會使用包含「十全」在內的多種中藥材,加上排骨來熬煮。十全藥材通常包括黨參、川芎、黃耆、當歸、肉桂、白芍、熟地黃、茯苓、白朮、炙甘草等等,不一定只有十種藥材,士林夜市出名的十全排骨便使用了十二種藥材,熬煮好幾個鐘頭才完成。藥燉排骨湯除了可以單吃,也可以用來搭配其他肉類和各種麵食喔!
大腸蚵仔麵線
蚵仔麵線也是士林夜市非常受歡迎的台灣小吃,使用的是紅麵線,據說它的起源故事是農家主婦為了填飽家人們的肚子,以麵線搭配當地盛產的蚵仔煮成湯後,用烏醋、香菜等調味料來調味,再將它勾芡增加飽足感。傳統的蚵仔麵線只有蚵仔,但今日的蚵仔麵線則有加了大腸的大腸蚵仔麵線,甚至是只加大腸不加蚵仔的大腸麵線,一樣很受到大家的喜愛!
MyPlate食譜
自製台北士林夜市小吃,只要依照 MyPlate 的六大類均衡飲食概念來做,就能夠吃得更健康!現在就要提供 MyPlate 一日三餐的食譜給大家參考:
*早餐:炸蛋蔥油餅&木瓜牛奶
*午餐:大腸蚵仔麵線&青草茶
*晚餐:中式涼麵&十全藥燉排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