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心時間!質樸卻令人難忘的「台式下午茶」
隨著西式飲食的興盛,一杯咖啡、一塊蛋糕或鬆餅,是目前很常見的下午茶形式。但有時還是會懷念起,在街角小攤販、或是傳統店舖販售的台式點心:牛粒、炸芋丸、涼圓、椪餅、雞蛋糕……簡單、美味、銅板價!每當在品嘗一份動輒兩三百起跳的西式下午茶時,這樣平實的台式小點總是會不自覺地浮上心頭,令人難以忘懷。
【台灣版的馬卡龍,牛粒】
牛粒這個傳統點心在台灣差不多有60年歷史,因為外型和前陣子風靡全台的馬卡龍非常相似,所以又稱為「台式馬卡龍」(其實筆者聽過非常多關於這個小點心餅的稱呼,我還有看過麵包店叫它「小天使」XD)。可是牛粒的做法及口感和馬卡龍可是相去甚遠,馬卡龍是杏仁蛋白糖霜餅中間填入果醬、甘納許等醬料;牛粒則是全蛋打發的小蛋糕,中間填入奶油霜或鮮奶油。
【卡通圖案的懷舊古早味,雞蛋糕】
傳統雞蛋糕起源於1950年代,據說是某間雜貨店老闆娘為了不浪費破掉的雞蛋,於是加入麵粉和糖、用簡單造型烘烤,沒想到大受歡迎!看著老闆把麵糊倒入卡通形狀的模子裡,翻轉燒烤,不一會兒熱燙的雞蛋糕就出爐了!手槍、大象、兔子等各種可愛造型,現在還衍生出了有包內餡的口味,是一項小孩非常喜愛的小點心。
【香酥燙口炸芋丸】
炸的香酥的外表,一口咬下是燙口又軟綿的芋頭餡,芋丸的作法很多元,有些會包入鹹蛋黃、肉鬆,甜中帶著蛋黃香的口感很有層次;有些店家則會包入棗泥或紅豆泥,或者是都不包料,單純品嘗芋頭的原味。
【軟Q冰涼,古早味涼圓】
老一輩的人會稱涼圓為「涼西圓」,其實涼圓起源於彰化肉圓,店家為了因應炎熱天氣,大家吃熱肉圓沒胃口所研發的改良版。在粉漿中包入綠豆沙、紅豆沙等甜餡,蒸熟以後放到冰塊上放涼,外皮 Q軟、口感冰涼,是夏天很消暑的小點心!
(photo by Ray Yu)
【傳統坐月子補品,椪餅】
椪餅又名凸餅、月子餅,發源於台南,成分是麵粉、油和糖,烘烤後會膨啟成凸狀。早期生活較拮据,生產完的婦女為補充營養,便有了椪餅的發明,古早會將椪餅弄一個洞,中間加入麻油、薑以及雞蛋,雙面煎過後食用以補充體力。也有椪餅被花生湯、麵茶等吃法。
(photo by Shiken Hung)
下次想吃下午茶的時候,不妨換換口味,來嚐些好吃又價格實惠的台式小點心吧!
愛料理編輯部實習生 張巧姿 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