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售微波即食產品包裝,加熱後會有毒素或其他風險嗎?

臺灣阿鹹
最後更新2020/06/15

隨著生活型態與家庭組織改變,市面上越來越多的即食產品、微波食品,玲琅滿目、看起來都相當可口,且隨著民眾注重健康的趨勢,少油、少鹽、低熱量更是不少產品主打的訴求。即便如此,許多人仍然會擔心這些食品的外包裝(例如:塑膠容器、積層袋),在加熱過程是否會有食安風險?

Photo:freepik.com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使用微波爐加熱食物,會有毒素或有放射性物質殘留嗎?

🍽  正確使用微波爐的情況下,食物並不會產生毒素或殘留有害的放射性物質。

微波是電磁波的一種,微波加熱食物的原理,是利用食物中的許多極性分子(例如:水),當微波接觸到食物時,食物中的水會因為電場方向不斷改變而高頻率震動,使得分子和分子間不斷來回碰撞而彼此摩擦,因此產生熱能,使食物內外同時受到加熱,因而縮短烹調時間。

Photo:freepik.com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微波所能散發出的能量很低,只足夠使極性分子產生旋轉、震動,無法改變其組成分,所以微波本身不會造成食物本質的改變,便不會有毒素產生,也不會有放射性物質殘留的問題。

市售微波食品包裝,加熱後會有塑化劑或其他風險嗎?

市場上大多的微波爐專用塑膠容器多為聚丙烯(Polypropylene,PP)材質,其耐熱溫度約為 100~140度C,且耐酸鹼、耐酒精與耐食用油,相對其他塑膠材質、化學穩定性較高。因此大量被廣泛運用於可微波之硬質食品容器包裝。

Photo:pixabay.com

除了硬質的食品容器,現在很流行的袋裝滷味、炸雞,或是即食雞胸肉等冷凍調理產品,所使用的包裝多為「積層袋」,由 2~3 層不同的材質複合所構層。內、外層的材質有不同的功能特性,使其曝於低溫的商品陳列架時,可以保存食品鮮度,又能抵抗高溫,因應使用微波爐加熱時的溫度上升。

為保障民眾的食用安全,衛生機關針對食品器具、容器與包裝,制定「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唯有通過「材質試驗」與「溶出試驗」之產品方能販售

Photo:freepik

微波時塑膠包材是否會釋放出有毒物質,取決於「加熱溫度」。微波調理食物生產商大多會在產品包裝上標示「加熱溫度建議」,消費者復熱時,務必要依照包裝上的「加熱指引」進行,該打開蓋子就打開、該撕開封膜就撕開。另應注意,由於家用微波爐功率未必與超商微波爐相同,民眾自行加熱時應採用「漸進式加熱」,可使用「中溫」、「分次加熱」的方式進行微波

Photo:freepik.com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選購可信賴的品牌產品、挑選外包裝完整無失溫等異處之產品、遵循包裝上的「加熱指引」,若還是擔心食品塑膠包材的熔出問題,在允許的情況下,將食物移至可加熱的食器後再進行復熱也是一種安心的選擇。

▶ 參考資料

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

衛生福利部 食品藥物管理署 塑膠食品容器宣導網站

相關推薦

更多愛料理生活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