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ng 11/12月號》關於愛,與蛋炒飯

@cooking愛料理享樂誌
最後更新2017/04/27

作家陳夏民生了一場病,與母親變得更加親近,他開始對專職主婦的日常感到無比好奇,遂與攝影師陳藝堂結成旅伴出發走遍全台,拜訪一個又一個的主婦,吃下一盤又一盤的蛋炒飯,用美好的文字與影像紀錄相遇,鬆動了自己對主婦這個身分的刻板標籤。

@cooking愛料理享樂誌 11/12月號

人們對主婦的誤會,絕非一天兩天──送孩子們上學、買菜、看韓劇、做菜、修剪花木、打掃、接孩子們下課……,關於主婦的日常,大抵就是花媽般的歐巴桑生活?在台灣藝文圈活躍的陳夏民因病在異地住院,身為專職主婦的媽媽特別前來照護,他不禁好奇起眼前這位至親的日常,「媽媽老說自己很忙,但家庭主婦真的那麼忙嗎?」老公上班,孩子上學後,她們都在忙些什麼?陳夏民拉著攝影師陳藝堂一起到全台各地採訪、拍照、再吃幾口各家的蛋炒飯,才發現主婦與蛋炒飯,都被世俗過度簡化,這盤飯炒的是主婦的人生五味,酸甜苦辣鹹,悲欣各態,何嘗不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料理?

「那麼,就要麻煩阿姨幫我們炒一盤蛋炒飯了。」這是在採訪前的固定台詞,是陳夏民與陳藝堂兩人創作《主婦的午後時光》一書的研究主題,午後短暫幾小時,是主婦們一天稍微悠閒的時刻,唯有在此時能喘口氣、炒個飯給訪客說說故事,兩人邊吃邊訪,一面嚼出主婦的人生百味。全台15位主婦,15種不同的蛋炒飯,但看似平凡無奇的蛋炒飯,何以讓人無比眷戀?一言以蔽之,蛋炒飯提供了單一家庭生活狀態的線索,是家庭記憶的起點,是愛的總合。

 

光仁里的A主婦有著戲劇性的人生,她愛著一身黑色,不上妝,蛋炒飯只加苦茶油與黑胡椒,少女時期被父母送到加拿大隔絕戀愛,留學近一年才知道母親癌末病危,回國陪母親走過最後一程;悲苦的父親轉向依賴女兒,讓A主婦婚前婚後在轉換女兒、妻子、母親的角色中受壓浮沉,如同一匙苦茶油,單嘗帶點茶澀感,經過鑊氣、添加對家人的愛,即刻成就複雜香氣。

美惠與蘋果,則是出版社與料理網站「愛料理」共同合作「蛋炒飯的餐桌故事」所邀請到的兩位主婦。美惠從一個不會做菜、講著福建家鄉客語的倔強女孩,嫁給台灣郎20年後,變成了台語流利、隨手能烹出大菜的超級母親,孩子挑食,她以青椒與洋蔥搭配出獨特甜味,讓蛋炒飯帶有奇異香氣,而主婦蘋果則為了讓工作壓力大的老公時時嚐鮮,變出高麗菜捲鳳梨蛋炒飯、還有帶抹茶香的西瓜炒飯,讓夏民和藝堂驚羨不已。

打開主婦的神秘盒子

「退休後,照顧失智媽媽成為我的使命。」「一場疾病,讓我找回了『自己的時間』。」「在家裡的窗邊,打開電腦,專注工作,是我最快樂的時光。」「懷念還是未婚上班族時,獨自走回家的那個夜晚。」……,簡單幾句話,卻承載快滿出渴望喘息的心情。書中有一位主婦,她不做菜(又顛覆了一個主婦的刻板印象),到巷口買了一份蛋炒飯回家繼續受訪,另一位主婦翻出年輕時寫的詩與攝影作品(她為了家庭而放棄夢想嗎?),朗讀當年徬徨懵懂的青春,眼淚就撲簌簌地往下掉,她的女兒聽了詩也跟著哭了,那天的蛋炒飯,嘗起來似有特殊的鹹。

 

「我們看到的不是特別獵奇的生命景觀,而是她們生命河流裡,沖積出來一片平靜的沙洲。」最初夏民和藝堂設定要平均分散樣本年齡、尋求有特殊背景主婦(最好還要充滿異人性格)的想法,其實就是一種刻板情節,藉由幾趟尋訪,抽絲剝繭平淡無奇卻也能波濤洶湧的主婦人生,也慢慢剝離了自我對主婦身分的既定框架。「有很多家庭主婦,不知道該怎麼『出門』。」夏民憶起母親曾不辭辛勞、帶著年幼的自己坐公車去補習,而今對大眾運輸工具卻顯得退縮,世界彷彿變得陌生又不可預測,主婦這個身分,讓很多女人將自己縮得好小,好小,裝進名為「家庭」的盒子裡。

主婦不容小覷,蛋炒飯也不可小瞧,《主婦的午後時光》就是這樣一本熱油鍋、打雞蛋、大火拌炒出人生滋味的妙書,嘗過一回,方知最大的幸福就是一家人的齊聚好食光。

Text@Melody Kao / Photo@陳藝堂◎群星文化


.
《主婦的午後時光》
.
你曉得「家管」是個怎樣的工作嗎?你曉得每天在家裡
忙東忙西的媽媽們、太太們,她每天的生活是什麼?關
心什麼?喜歡什麼?
兩個30來歲輕大叔組成「藝夏男孩」團體,帶我們一起
到主婦們的家,吃一盤主婦們親手料理的蛋炒飯,認識
這世界上最無價工作的美麗職人。
.
作者◎陳夏民│攝影◎陳藝堂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