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傳言多,剛出爐的麵包不能吃會致癌?是真是假?
你有聽過麵包的食用傳言嗎?麵包店的麵包散發香氣,忍不住想來上一塊,但卻開始擔心起「剛製作出爐的麵包不能吃,因為會致癌?」曾聽過流傳在長輩間的這類說法,連用家裡用烤箱回烤出爐的麵包也擔心了起來,但是剛出爐的麵包會有毒嗎?另外還有過「烤土司多吃一片致癌物就會超標?」的說法,喜歡吃麵包的你,有辦法分辨它的真假嗎?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網傳1:剛出爐的麵包不能吃?酵母會致癌?
網路曾有流傳說法,謠傳剛出爐的麵包因為酵母仍在作用,如果吃下麵包可能有致癌風險。針對麵包出爐時酵母的影響大可以放心,酵母在麵團中主要能幫助發酵,其以麵團中的糖類為營養,在分解糖類後產生二氧化碳氣體,能使麵團膨大。而在麵團烘烤的階段,因為烘烤的高溫可達到200度C左右,溫度會使酵母開始失去活性而停止酵素作用,不會造成烘烤後二氧化碳仍持續或大量產生,也不如傳言所說吃剛出爐的麵包因為二氧化碳等氣體而會造成中毒等。
剛出爐的麵包,上頭有可能殘留部分二氧化碳,或合法添加物等經烘烤後產生的揮發氣體以及水分,若是腸胃較不好或大量食用麵包,有可能因個人身體或食用狀況而有脹氣問題,但一般來說,剛出爐的麵包高溫而燙,市售麵包在出爐後,多會放置待其放涼,除了主要能使麵包更加「熟成」,亦有助水氣、氣體散去,能減少影響麵包口感的因素,因此不用過於擔心。
不論是挑選麵包時,或買回家後將麵包重新烘烤,更要注意的應該是避免「烤焦」才是。
網傳2:烤土司不能吃,多吃一片致癌物就超標?
曾有網路傳言說土司經過烘烤後,會產生致癌物單氯丙二醇、丙烯醯氨,只要吃超過一片,致癌物質就會累積超標?食藥署曾對此指出,單氯丙二醇是食品在製造、加工(如油炸、燒烤)時自然會產生的物質,而食藥好文網則說明單氯丙二醇被國際癌症研究署列為2B類致癌物質,但目前並無完全的科學資料與研究數據證實會對人體造成危害。雖然這些是烘烤過程可能會出現的物質,但應避免過度恐慌。
烤麵包更該避免烤焦危機!
和上述相較,烤麵包、土司更要留意的是「烤焦」,吐司經過烘烤後,產生梅納反應雖然會使麵包產生更多風味,但高溫焦化可能產生丙烯醯氨致癌物質,國際癌症研究署將其歸為2A類物質,此物質同樣也會在油炸和燒烤等烹調或加工過程中產生。因此烘烤麵包或土司時,應多留意烘烤時間和狀態,避免烤過久、高溫導致燒焦,如果外觀已出現焦黑情況,一定要將燒焦處去除、避免食用,千萬別怕浪費,或認為焦黑反而脆口美味這種錯誤觀念。
但如果仍擔心飲食上的安心度,建議除了多掌握麵包烘烤時的情況以外,在餐間多加補充蔬菜、水果等有助排毒的食材,也有適度的保養作用。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麵包、土司是我們時常接觸的食物之一,是補充能量、果腹充飢、享受的選擇,雖然部分人習慣將麵包、土司等當作正餐,不過它的組成主要是碳水化合物,亦含奶油、油脂等,單一食用對於營養較不均衡,偶爾為之可以,但不應固定長久!這些關於麵包的說法,下次再聽到就能分辨啦!
▼製作美味的吐司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