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售的四層活性碳口罩可以防疫嗎?口罩應該怎麼丟?

臺灣阿鹹
最後更新2021/04/20

口罩這麼多種,防疫到底要戴哪種?阻隔病菌,民眾配戴一般醫用口罩防護即可,N95 口罩請留給第一線醫護人員! 一般醫用或外科口罩即可阻擋大部分病毒,但須每日更換,若有破損或弄髒的話也需立即更換。口罩應該怎麼丟,才能有效防疫?市售的「四層活性碳口罩」與醫用口罩差在哪?是否也有防疫效果?

Photo:freepik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醫用口罩、外科口罩應每天更換!

一般醫用口罩和外科口罩的材質,皆為三層平面口罩:外層通常是有顏色的不織布,經過防潑水處理,可預防飛沫傳染,中間則是靜電過濾層,能夠過濾、吸附細菌,內層為吸水的材質,可以吸收戴口罩者本人的口沫。

配戴一般醫用及外科口罩時,最多 24 小時就要丟棄,因為口罩經反覆穿戴、摩擦、空氣潮濕等因素,中間層可能已被破壞,只是看不到,只要有一點缺口讓飛沫滲漏,就無法抵抗病毒。

丟口罩也得講究?口罩應該怎麼丟?

一次性口罩依不同材質、有不同的使用期限(4~8小時不等,至多不超過 24 小時),使用過即應該丟棄,不該反覆使用。

丟棄口罩的方式你都學會了嗎?朝外的一面向內捲起,讓可能沾染病毒的部分朝內再丟棄,丟棄口罩後須落實洗手,降低手在捲動口罩時接觸病菌的風險。另外,口罩保存應避免長期陽光直曬,存放在乾淨、乾燥、通風的環境,避免受潮。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活性碳口罩可以阻絕細菌嗎?

活性碳口罩中之活性碳具有多孔隙的結構。其過濾層的主要功用在於吸附有機氣體、具惡臭的分子,並非用於過濾粉塵,不具阻隔細菌穿透的功能

醫用口罩與活性碳口罩的過濾效果與特性不同,因此使用的對象與時機也不盡相同,活性碳口罩主要功能是去除有機蒸氣,如:加油時揮發出來的甲苯蒸氣,或是油漆後所產生的異味,對於阻絕懸浮微粒及細菌穿透,效果並不佳。醫用口罩則用於阻隔飛沫、微粒及細菌穿透,可避免疾病散播與傳染。

「四層活性碳口罩」宣稱是醫用等級,也有防疫效果?

有些活性碳口罩有四層,即三層不織布及一層活性碳,但是有些活性碳口罩是布口罩加上活性碳,所以品質及防護性差異很大。

大多的四層活性碳口罩結構如下:

  • 外層防潑水
  • 活性碳不織布
  • 靜電熔噴不織布
  • 內層親水層

決定有沒有阻絕細菌功效的在於「靜電熔噴不織布」即是有靜電吸附功能的這一層,孔隙較小、可以阻絕微塵及細菌,但生產商必須要符合「衛福部醫療許可認證」與通過「CNS標準」才能宣稱該療效

要記住,「活性碳」本身不能阻擋病菌,多加一層熔噴濾布變為四層,反而可能增加呼吸的阻力。因為口罩層數多,需要較費力才能呼吸,更容易從臉頰和口罩的空隙中吸入未經過濾的空氣。且靜電熔噴不織布是否真的具阻絕細菌的效果,還是得看「檢驗報告」與「CNS認證」。也有部分廠商為了克服不透氣的問題,可能會犠牲部分過濾效果,因此這類的口罩保有多少過濾帶病毒飛沫的能力,可不是越多層就越好!

另外,市面上也有販售可過濾花粉的醫用口罩也不見得適用於防範病毒。因為花粉是固體顆粒,並非液體顆粒,液體顆粒較容易黏附在纖維上或受其它變數干擾,產生與固體顆粒不同的效果,所以不能直接以顆粒直徑等同就認為可防範飛沬傳染。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買口罩,認明「醫療器材許可證」

食藥署提醒,醫療用口罩屬於醫療器材,選購時請遵守「認證照、看說明」─認清楚產品有沒有取得衛生福利部核發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也要確認產品是否有完整之資訊,例如品名,製造廠名稱及地址,藥商名稱、地址、產品製造日期、保存期限或批號。並應遵循該產品之使用方法及其他相關注意事項。以確保達到想要的使用效果。

Photo:衛福部

醫療器材都有自己的許可證號,就像每個人的身分證號一樣,可以到許可證查詢系統上查詢自己購買的口罩是否為合格口罩喔~

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樣式:

  • 衛部(署)醫器輸字第000000號
  • 衛部(署)醫器陸輸字第000000號
  • 衛部(署)醫器製字第000000號
  • 衛部(署)醫器輸壹字第000000號
  • 衛部(署)醫器陸輸壹字第000000號
  • 衛部(署)醫器製壹字第000000號

購買口罩時,請記得認明喔~

查詢網址:https://info.fda.gov.tw/mlms/H0001.aspx

▶ 參考資料

活性碳口罩的阻隔效果比外科口罩好嗎?

 

相關推薦

更多愛料理生活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