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起3類民眾「快篩陽性視同確診」!快篩陽性後要執行哪些步驟?醫師:3大雷點恐有障礙
疫情指揮中心說明,從今日5/12起,有3類民眾「快篩陽性視同確診」!快篩陽性後要執行哪些步驟?確診後又要怎麼做?還有許多醫師表示,這個做法其實會有3大雷點,現在就一次解釋給大家聽。
Photo:upslash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即日起3類民眾「快篩陽性視同確診」
從5/12也就是今日起,以下3類民眾即刻實施「快篩陽性視同確診」,不需要再做PCR採檢才判定確診,事實上指揮中心更強調快篩陽性的民眾「不可自行赴醫院做PCR」,而且「快篩陽性視同確診」只適用於3類民眾而非所有人。
- 居家隔離:因密切接觸確診而正在「居家隔離」3天期間的快篩陽性者。
- 自主防疫期間:居家隔離3天後正在「自主防疫」4天期間的快篩陽性者
- 居家檢疫:入境後正在「居家檢疫」7天期間的快篩陽性者。
快篩陽性後要怎麼做?有哪些步驟要執行
快篩陽性後可執行下列4個步驟:
- 自行快篩陽性後,於判讀陽性之檢測卡匣/檢測片,寫上姓名及檢測日期。
- 將檢測判讀後之檢測卡匣/檢測片及健保卡放在一起拍照。
- 預約遠距醫療或視訊診療門診時將照片上傳。(可免費使用24小時視訊諮詢「健康益友APP」,或聯繫地方衛生局安排遠距/視訊診療門診)
- 配合於醫師視訊評估時出示判讀陽性之檢測卡匣/檢測片。
關於第3點的遠距/視訊診療門診,就是指快篩劑呈現陽性後,必須再與醫師遠距/視訊讓醫師做判斷(免付費),被醫師判定為確診後才被視為確診個案。若醫師與民眾無法達成共識,就需要再做PCR採檢,只要通知所在地方衛生局就能安排PCR採檢。
被醫師判定確診後,要怎麼做?
確認為陽性個案後請這樣做:
- 健保卡上傳陽性結果自動通報,或至法傳系統通報後,系統自動研判為確診。(可使用健保快易通APP與「COVID-19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
- 確診民眾在家等待地方衛生局安排收治隔離處所。
- 地方衛生局依「確診個案分流收治原則」安排至指定處所隔離,並開立隔離通知書。
醫師:以視訊判斷確診與否有3大雷點
醫師需要謹慎判斷快篩陽性者是否確診,但以視訊判斷確診與否,被許多醫師認為恐有以下3大障礙。
- 視訊診療量大增恐塞車:北醫附醫遠距醫療中心主任劉文琪表示,視訊診療目前排非常滿,掛號需求量極大,塞車情況恐待新制上路後才能確認。
- 快篩試劑難以認定是否為本人:新光醫院感染科主任黃建賢表示,新制恐會有「一個快篩陽多人用」的風險,即使民眾用奇異筆在卡匣寫名字,後續一樣能擦掉,視訊難落實查核。
- 長者不善操作:黃建賢主任同時表示長者不擅長使用視訊診療,這也是很大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