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前中後期該吃哪些食物,才能舒緩改善各種不適症狀?婦產科醫師解答

笑笑貓
最後更新2022/08/25

女性懷孕很辛苦,在孕期時應該怎麼吃、怎麼補才對?其實在孕期的不同階段,根據寶寶發展與媽媽的身體變化,急需的營養素會不太一樣。新竹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瑜芹將說明孕期前、中、後期可能會不舒服的地方,以及建議可以多吃的食物類型。醫師也請大家要多多體貼身邊的孕婦朋友。

Photo:Pixabay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孕期前中後期可能會不舒服的地方

孕期前、中、後期指的分別是懷孕1~3個月、4~6個月、以及7個月~寶寶出生,不同時期孕婦都可能會有相關不適症狀。

📍懷孕1~3個月:

有8成以上的孕婦會有孕吐的情形,伴隨著身體賀爾蒙的改變,可能會出現乳房腫脹、異常疲倦等狀況。這時候胎兒的不穩定性較高,飲食和生活都要多加注意。

📍懷孕4~6個月:

因為這時期肚中寶寶越來越重,孕婦較容易開始腰酸背痛、抽筋,如果壓迫到骨盆腔,還有可能出現便秘或是痔瘡。

📍懷孕7個月~寶寶出生:

已經快接近生產,來到肚子最大的時刻,這時候因為腿部要支撐重量,可能會有靜脈曲張的狀況,甚至還有可能出現子宮收縮的情形,會擔心是不是要生了。

孕期前中後期醫師建議多吃的食物

📍懷孕1~3個月:

葉酸和維生素B12可以在初期幫助胎兒發育,尤其葉酸對孕婦非常重要,需求量會比一般成人更多。B12普遍存在於奶蛋魚肉類中,如果是吃素食的準媽咪會比較容易缺乏,因此要多用營養品補充。如果孕吐嚴重,維生素B6可以幫助緩解孕吐,進食也可以採用少量多餐的方式,不要心急、記得要慢慢吃。

醫師建議食物:蛤蜊、牛肉、花椰菜、香蕉等。

📍懷孕4~6個月:

這是胎兒的快速成長期,DHA能幫助胎兒腦部發展,鈣、鎂、維生素D都可以多補充,這時寶寶因為從媽媽身上吸取鈣質,因此孕婦較容易缺鈣並導致抽筋,而維生素D有助於鈣質的吸收。如果懷孕出現便秘、痔瘡問題,可以多補充蔬菜,採高纖維飲食並多補充水分來幫助排便,也要記得跟婦產科醫師反應這個問題。

醫師建議食物:深海魚、黑巧克力、奶類、堅果等。

📍懷孕7個月~寶寶出生:

蛋白質可以幫助寶寶肌肉生長,另外隨著寶寶越長越大,需要供給寶寶血液的需求量也增加,所以可多攝取鐵。孕婦補充卵磷脂可以讓初乳更容易擠出,避免日後乳腺堵塞的問題。

醫師建議食物:雞肉、紅豆湯、雞蛋、五穀飯等。

每位孕婦身體狀況可能不同,例如有些人在孕期喝牛奶容易脹氣等,請向婦產科醫師反應您的情況,做更進一步的諮詢,才能得到最適合您的醫囑。

◎張瑜芹醫師 授權轉載

#懷孕怎麼吃怎麼補? 孕期前中後期,根據寶寶發展與媽媽的身體變化, 急需的營養素不太一樣! 大家要多多體貼孕婦朋友 幫忙補充需要的食物 #不要拍打 #但歡迎餵食 【#孕期前中後不舒服的地方】 📍懷孕1-3個月:有8成以上的孕婦會...

Posted by 美麗而剽悍 婦產科女醫 新竹竹北 張瑜芹醫師 on Monday, December 13, 2021

相關推薦

更多愛料理生活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