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開始吃食物泥了,他 (她) 攝取足夠鐵質了嗎?│in媽咪育兒新知
當寶寶開始吃食物泥時,相信許多媽咪們心中都有不少疑慮,其中包括:寶寶吃的分量夠不夠? 水分攝取是否充足? 哪些食物寶寶還不適宜吃? 寶寶的營養是否均衡? 食物的種類是否夠多元……?
當寶寶過了六個月大,有些媽咪仍有錯誤的觀念,認為寶寶喝母乳,就能從母乳中攝取充足的營養。或者,有些媽咪因為擔心寶寶不能適應或消化太多種食物,即使寶寶快一歲了,還只是餵他些米糊、蔬菜、水果、地瓜等單純的食物,而忽略了寶寶需要攝取足夠鐵質的重要性。
倒底缺乏鐵質的攝取,會對寶寶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其實,鐵質是寶寶成長發育的不可或缺的礦物質,因為人體裡,需要紅血球的血紅蛋白來傳遞氧給身體各個細胞,而鐵質則是製造血紅蛋白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當寶寶的食物中缺乏鐵質時,體內的紅血球不但會變得小而蒼白,也無法帶給寶寶的器官和肌肉足夠的氧。當寶寶嚴重缺鐵時,可能會產生以下的症狀:體重增加緩慢、皮膚蒼白、沒有食慾、容易煩躁,甚至有缺鐵性貧血的問題。
根據 2011 年刊載於《美國小兒科學會期刊》(PEDIATRICS) 的一份文章,研究者針對三種族群的四歲兒童來做研究:
- 兩歲前曾患有缺鐵性貧血而未做改善的兒童
- 兩歲前患有缺鐵性貧血但做了改善的兒童
- 從來沒患缺鐵性貧血的兒童。
其研究結果發現,相較於那些做了改善的兒童和沒患貧血的兒童,那些長期有缺鐵性貧血的兒童在跟陌生人互動時,在其社會表現行為上,較缺乏正面影響力、挫折容忍力較低、較多負面行為、有較多的自我安慰肢體動作,以及有延遲感到知足的現象。因此研究者認為,在寶寶的嬰兒期就開始預防鐵質缺乏,的確對寶寶日後的發展有潛在益處。
不但如此,目前科學研究已證實,鐵是神經發展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鐵質缺乏將影響能量代謝、神經傳導物質代謝、髓鞘和記憶的功能。也有臨床報告顯示,如果孩童在嬰兒期及學步期 (0-3 歲) 一直有缺鐵的問題,可能對他們的神經發展造成難以恢復的有害影響。由此可見,我們更不應該輕忽寶寶飲食中鐵質攝取的重要性。
接下來我們需要了解,哪些是我們該給予寶寶富含鐵質的食物。食物中的鐵質分為兩種:1.血鐵質 (Heme Iron) 2. 非血鐵質 (Non-heme Iron)。在這兩種鐵質當中,血鐵質是較易於人體吸收的一種,而它主要來自於肉類。非血鐵質則來自植物,像是豆類、蔬菜和穀類。因此,如果媽咪們單單只餵寶寶澱粉和蔬果類是不行的。
那麼,哪些食物是好的鐵質來源呢?
- 肉類:牛肉、羊肉、豬肉、肝臟、雞肉
- 魚類
- 蛋類
- 穀類和米麥粉:市售強化鐵質的米麥粉、全穀類麵包、市售天加鐵質的麵包、米、麵條等等。
其它鐵質來源包括:
- 豆類
- 蔬菜:菠菜、花椰菜、四季豆等等
另外,要幫助身體吸收鐵質,讓寶寶適當攝取維他命 C 也很重要。富含維他命 C 的食物包括:柑橘類、鳳梨、草莓、奇異果、青椒與彩椒、青花菜、白花椰、番茄、高麗菜、馬鈴薯、深綠色蔬菜等等。要注意的是,寶寶十二個月大之前不應該給予寶寶牛奶,因為牛奶的鈣質可能會阻擋鐵質的吸收。
那麼,你的小寶貝每天到底要攝取多少鐵質才算足夠呢?
一般來說,健康足月的寶寶在四個月大之前,體內都儲存有來自母腹的充足鐵質。但由於母乳裡的鐵質含量很少,因此,四個月以上的純母奶寶寶可能會有缺乏鐵質的風險。因此媽咪們需要特別注意,從寶寶四個月大以後,一開始可以先餵寶寶市售添加鐵質的米麥粉,然後盡早開始給予寶寶富含鐵質的食物。若寶寶是喝配方奶,那麼配方奶添加的鐵質,也應該要滿足寶寶每日所需的鐵質 (請參考配方奶的營養標示)。另外,早產兒可能需要比一般足月的寶寶需要更多的鐵質。所以,若你的寶寶是早產兒,別忘了請教醫師你的寶寶每日所需要的鐵質量。當寶寶六個月大以後,依照寶寶的年齡,對鐵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一般來說,七個月到十二個月大的寶寶每日需要攝取 11 毫克 (mg) 的鐵,一到三歲的學步兒每天則需要 7 毫克的鐵,四到八歲的兒童每日則需要 10 毫克的鐵,以保持身體的健康發展。
說了這麼多,還是回歸到一個最簡單的概念,就是營養均衡。其實,這不也是我們身為大人所應該注意的飲食原則嗎? 所以,面對寶寶開始吃食物泥,媽咪們別害怕,好好運用你已經知道的飲食原則,確保寶寶每天能攝取到各大類食物,包括富含鐵質的動物性蛋白質。相信你的寶寶一定也能「頭好壯壯」,快樂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