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敦慈:「要吃就吃全食物,才是最佳避毒方法!」
我們常說:「病從口入」,這也是前兩年食安風暴中讓人最恐慌的原因之一,因為不合格的原料所製成的食品,往往是全民最常食用的東西,難怪俠醫林杰樑遺孀譚敦慈一直強調:「要吃就吃全食物,才是最佳避毒方法!」
許多人總是對「毒物」或「中毒」等字眼感到恐慌,但與林杰樑醫師同為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的譚敦慈卻說:「中毒的形式分成急性中毒與慢性累積中毒,而我們在食安危機中所擔憂的,正是後者。」因為慢性累積中毒的病人,並不會像急性中毒者快速的發病,而是在經過長時間一點一滴的累積,當身體已無法代謝體內的病毒時,病變也將隨之產生。
儘管我們無法完全避免每日生活中些許毒素的侵擾,但人體健康的肝腎都能夠將之解毒代謝。擁有健康的肝腎不在於吃好吃補,除了遵循不抽煙、不喝酒、不吃檳榔三大基本原則,也要盡量在晚上十一點就寢,因為此時身體所產生的生長激素,也正是預防疾病與增加抵抗力的最大功臣。
另外,有毒物質致病的另一因素,在於其「量的多寡」!譚敦慈說:「毒素因為累積到達一定的量,所以才變得可怕!所以我們每天吃的蔬菜與水果,一定要確實清洗乾淨!」即使是不吃皮的香蕉或橘子,但在剝皮前雙手仍會碰到外皮、然後又摸到果肉,一樣是將農藥吃下肚!「很多人留言問我:『不小心把發霉東西吃下去怎辦?』,但只要多吃深綠色蔬菜,就能逐漸將黃麴毒素代謝出來,當然也要多喝水,稀釋體內有毒物質排出。」原來,若是能夠每天少攝取一點,那麼肝腎代謝有毒物質空間也就多了一點,毒素也能跟著遠離我們一點。
絕對沒有單一食物會帶來健康!
身為毒物專家的譚敦慈,最常被病人問到的問題不外乎是一些網路謠言與食療相關的議題。譚敦慈說:「生病就應該接受藥物的治療,而不是聽信一些介紹去吃保健食品。」食物提供人日常的生存,但並沒有治療作用,唯有均衡的飲食,才能提供身體完善的營養,好比有些高血壓患者,在得知黑木耳有降血壓的效果後拼命猛吃,但若不搭配運動、高鹽高油高糖的失控飲食,怎麼改善?原來,我們總是潤為吃某些食物就能健康,但其實都比不上均衡的飲食習慣。
也因此,譚敦慈家的餐桌只見得到「全食物」,並同時遵守「自己動手做」的料理原則。她說:「我們吃黃豆、毛豆,但不吃豆乾、豆腐;我們吃魚、吃肉,但不吃魚丸、魚餃!因為既然能吃到真正的食物,為何還要再吃那些再製的加工食品呢?」來自當季盛產的食材,怎麼能不新鮮,然後只要用最簡單的蒸、煮等烹調方式,降低油煙與髒污的製造,讓美味不僅能快速上桌,又能吃得健康美味。就像林杰樑醫師從前常說的:「一個母親不要在廚房待太久、不要犧牲自己的時間待在廚房裡。」因為一切從簡,譚敦慈縮短了停留在廚房裡的時間,增加了陪伴家人的幸福時光!
最後,譚敦慈想告訴愛料理、愛美食的大家:「務必保留食物的原味,並且避免高溫烹調的料理方式!」假如食材夠新鮮,只需用簡單的料理手法就能吃到原味與美味,甚至也不會擔心在料理的過程中,因為高溫烹調產生了有毒物質,將新鮮的食材白白浪費,這些看似複雜的關係,其實彼此間都環環相扣呢!
愛料理五個快問快答:
愛料理:病人最常提出哪一類的問題?
譚敦慈:最常提問的就是網路謠言了!例如:微波爐有毒、紅白蘿蔔不能一起煮,許多文章都經過竄改後再傳,甚至前後文斷章取義,最後反而讓自己害怕!建議若無法判別或有問題,還是要向醫師提問,停止傳達錯誤的訊息,造成更多人的恐慌。
愛料理:想要吃得健康,是不是盡量不要調味?
譚敦慈:健康的飲食並不是讓它完全沒味道!像我自己就喜歡使用辛香料來增添菜色的風味,常見的九層塔、香菜、辣椒、蔥薑蒜、八角、肉桂、月桂葉、檸檬葉,都是我常用的辛香料呢!
愛料理:選擇台灣當季盛產的食材就可以安心吃嗎?
譚敦慈:根據衛福部農委會抽驗報告中,當季盛產的食材 90% 都通過檢驗,不僅農藥少、病蟲害少、而且味道最好、營養素最高,但烹調前的清洗也很重要,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流動的水沖洗,並且建議大家食物還是要煮熟再吃,避免食用生食。
愛料理:想給外食族什麼建議?
譚敦慈:不要吃再製食品、少喝湯,盡量選擇清、蒸、煮、滷、燉的料理方式而不要油炸,並且少用辣椒醬等調味料,因為外頭的再製品,為了講求美味卻缺少營養,多加的食品添加劑,甚至蒙蔽味覺。另外,也不要每天都吃同一家店的食物,分散吃到壞食材的風險,且盡量能吃到有顏色的蔬菜,均衡營養,
愛料理:這次的新書想傳達給讀者什麼呢?
譚敦慈:這本《譚敦慈的安心廚房食典》從生活出發,就是要告訴大家,我們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可以利用的,差別在於你有沒有正確使用!假如拿了上萬元的不沾鍋來炒蛤蜊、乾燒,不僅破壞鍋子,料理的過程中也會產生有毒物質,吃下肚後更是糟糕。「怎樣做,毒不入口?」以這樣的觀念,然後藉由這本書傳達給大家。
譚敦慈的新書《譚敦慈的安心廚房食典》
購買去>> http://goo.gl/Ukeql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