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竹筍三劍客:綠竹筍、烏殼綠竹筍、麻竹筍

愛料理 編輯部
最後更新2020/07/27

炎熱的夏天裡,餐桌上必備一道冰涼的涼拌沙拉筍,夏天也是竹筍的產季,更有三種竹筍就在夏季盛產喔!料理後的竹筍看似大同小異,不過竹筍的本尊可完全不一樣,只要仔細區別就能分辨,夏季常見的大種竹筍-綠竹筍、烏殼綠竹筍以及麻竹筍,好好眼尖來辨認一下吧!

綠竹筍

  • 產季:5~10月
  • 特色:帶有彎曲鉤型的牛角形狀

綠竹筍是夏天裡最讓人有記憶點的竹筍,每年在5~10月份是盛產季,搭配沙拉醬的涼拌竹筍,就是綠竹筍最常見的吃法。綠竹筍的外型呈現牛角形狀,尖端呈現彎曲鉤型外型屬於粗胖、矮小,外殼為黃色。產季稍微和春季的桂竹筍有重疊到,不過和細長形狀的桂竹筍外型是迥然不同。

製作涼拌綠竹筍,嘗試換掉美乃滋,用油醋、優格等其他醬汁口味搭出新火花: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切成塊狀與肉類一起滷成醬油風味、濃郁鹹蛋金沙醬包裹的炒金沙筍,或切塊煮清甜筍湯都是綠竹筍推薦的吃法。

烏殼綠竹筍

  • 產季:3~10月
  • 特色:外殼帶有烏綠色,有細小黑色絨毛

烏殼綠竹筍的外殼帶有烏綠色,表面的黑色小絨毛是可辨識的特徵。烏殼綠竹筍和綠竹筍兩者外觀有些相似,不過烏殼綠竹筍的體型會比綠竹筍再大一些。烏殼綠竹筍製作成炒竹筍、涼拌以及煮湯都好變化。

麻竹筍

  • 產季:4~10月
  • 特色:竹筍中體型最大

麻竹筍主要產於夏季,因此挑選時多少容易和綠竹筍、烏殼綠竹筍相混淆,不過麻竹筍呈現圓錐、直立形狀,體型則比綠竹筍還要高大,是所有竹筍當中外觀、體型最大的一種筍,肉質細,較常用來炒筍絲、醃成醬筍,亦可切塊煮湯等。到了夏季尾端和秋天時,可以把麻竹筍加工製作成筍乾保存,等冬季時享用。

Photo:freepik.com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香炒筍絲或是煮湯釋出輕清甜味都很不錯喔!

麻竹筍的體型大,挑選時可以注意塊頭是否過大,過大有可能生長較久,筍肉較老。避免選擇已經出青的竹筍,可能使筍肉帶有苦味。

竹筍的熱量低、鮮甜帶有水分,食用時提供清爽的感受。竹筍屬性偏涼,想品嚐竹筍需注意不要一次食用太多,體質偏寒者、腸胃較差者或是腎功能不好的人,在享用時更需要控制喔!夏季的竹筍三劍客-綠竹筍、烏殼綠竹筍以及麻竹筍,多看幾次就會發現它們彼此的差異了!

>>點我看更多竹筍料理

相關推薦

更多愛料理生活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