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飲食:寶寶1歲前、1歲後適合吃哪些食材?
照顧寶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論是新手爸媽或是已有經驗的爸媽,寶寶在4個月後可以逐漸開始接觸副食品,但是需要依據嬰兒的咀嚼和腸胃等發育狀況有不同的食材使用建議,不同年紀大小也有較合適使用的食材,究竟副食品該怎麼搭配、怎麼餵食呢?
寶寶100%安心食物營養指南
4 ~ 6 個月(初期副食品)
寶寶4個月大後可開始接觸副食品。這時從與生俱來的吸吮反射會逐步發展出「咀嚼」能力,當湯匙靠近嘴巴時,會自然地張嘴、咀嚼。除此之外,你會發現當寶寶專注地看著旁人吃飯的模樣就會開始流口水、發出嘖嘖聲。6個月大後,對鐵質的需求量大幅增加,這時就必須額外補充含有鐵質的副食品(比如牛肉米湯)。
這時寶寶的腸胃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全,若過於急躁餵食較硬的固體食物,會導致寶寶的消化器官無法負荷,不僅沒辦法好好地消化食物,還很可能因無法有效吸收營養,導致營養不足,食物過敏的發生機率也因而大幅提升。建議剛開始餵食副食品時,4~5天餵一次,一次餵食1~2小匙同種類的副食品,之後再漸漸增加份量,用這種方法還能了解寶寶對何種食物過敏。
適合作為初期副食品的食材:
7~9個月(中期副食品)
寶寶7個月大後來到中期副食品階段,平均1天餵食2次副食品,這時寶寶開始會伸手抓東西,鍛鍊手指肌肉。同時,寶寶進入萌牙期,牙齒一顆顆冒出,會開始用牙齦咀嚼,也會對從未嘗過的食物產生好奇。
中期副食品階段,雖然母奶或奶粉的攝取量變少,但還是得補充700~800ml的母奶或奶粉。
一般牛奶的含鐵量不高,且其富含的蛋白質和鈉會增加腎臟溶質負荷,有可能造成寶寶的腸胃出血,因此建議不要讓未滿1歲的寶寶喝牛奶。
適合作為中期副食品的食材:
10~12個月(後期副食品)
後期副食品階段,寶寶的消化能力提升,胃酸量也隨之增加,食慾變得較為旺盛。這時寶寶吃東西可咀嚼得很好,能用杯子喝飲料,吃飽了會轉頭躲開食物,會表達想吃東西的想法。而寶寶也會同時使用大拇指和食指緊緊抓住東西,細動作發展得更加成熟。
在這個階段寶寶1天吃3次副食品,從母奶或奶粉中獲得的營養供給量變少(就算變少,1天還是必須喝500~600ml),因此需要適當挑選多樣的副食品(比如水果、蔬菜、澱粉、魚肉、乳製品等)以滿足寶寶所需的營養。
適合作為後期副食品的食材:
13~15個月(結束期副食品)
到了副食品的最終階段,寶寶們開始對周遭事物感興趣,並陷入探索的趣味中,有些寶寶會吃得比平常少,對吃東西失去興趣。不過在這個時期是培養飲食習慣的重要時期,倘若因寶寶進食量減少就操之過急做出強迫寶寶吃東西的舉動(像是拿著食物走來走去,竭盡所能想要多餵寶寶一口,或是打開電視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再餵食),極有可能養成他偏食的習慣。在規律的日常生活中,樹立基本的飲食規矩,才能讓寶寶養成均衡、健康的飲食習慣。
在這個時期,1天大約要補充500ml母奶、牛奶或乳製品,到24個月為止都可以餵母乳,但為了不妨礙寶寶吃飯,建議18個月就離乳。
更多嬰幼兒成長的飲食知識與料理,收錄於:
吃出聰明腦:營養師媽媽為4~36個月寶寶打造的完美副食品和幼兒食品
購書連結: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