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開小朋友超怕的「藤條」,裡面其實有部落美味食材!

愛料理 編輯部
最後更新2019/03/25

每個人童年的集體回憶,不脫這一根犯錯事時老師長輩們手中的藤條棒,揮舞力道之強,劃破空氣的呼呼聲,令人萬事都瞬間想懺悔一番。它其實就是「黃藤」的莖,黃藤本身外皮長滿了苦刺,但只要除刺及曬乾,就能製成一這根根小朋友共同的敵人了。

除了這一份人盡皆知的身份之外,黃藤其實還有個隱藏的功用,只要別拿去曬乾製成藤條,趁新鮮時剝除堅硬的表層,您就會發現內裡的質地柔軟,蘊藏著台灣部落地區的美味珍饈呢!

顧名思義,它是台灣著名野菜「黃藤心」,口感外脆內鬆,味道濃苦之後留在齒頰間的,卻是一股綿長的甘甜滋味,十分獨特。阿美族人甚至有句諺語說:「吃藤心壽命如藤條長,產婦吃了增奶水」,顯見它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由於黃藤心容易失水褐變的特性,讓它較鮮見於距離產地太遠的地區,除了花蓮地區有人工栽培生產,否則黃藤外皮充滿苦刺,採摘不易,就算位在產地也不能算上隨處可得,更顯其珍稀獨特。一般過節或者迎賓時才會出現在餐桌上,是一道得以展現莊重與珍視氣氛的菜餚。

此外,著名的「十心菜」也都是阿美族的傳統美食,意指「黃藤心、林投心、芒草心、月桃心、檳榔心、山棕心、甘蔗心、鐵樹心、椰子心、台灣海棗心」,無一不是招待貴賓不可缺少的食物。

根據農委會花蓮農改場與亞蔬中心合作研究黃藤心營養成分,結果顯示黃藤心富含「鋅、鉀、鎂」等礦物質,其中鋅含量更可媲美海產類食物,這在蔬菜類食物中相當少見,與常見的市售蔬菜相較,更是多出8倍之多。

手摸黃藤,您還能感覺到手中一股清淺涼意,傳說食用之後有「清血、降火」效果,小編希望地方媽媽們,往後一邊揮舞藤條,還能一邊飲用黃藤心。熟悉黃藤心的家庭也許都有個印象,長輩習慣將較粗硬些的黃藤心外皮留下來,泡水後有事沒事啜飲幾口,清涼又降火。

黃藤最常見的煮法則是配小魚干、排骨、蜆類煮成湯,味道甘甜鮮美不失清爽。為了避免湯汁顏色深暗,可將黃藤先行川燙,湯汁較清澈美觀;黃藤去皮切段煮熟,還可供涼拌沙拉食用;乾烤後去皮抹鹽,風味更是特殊獨到,也是原住民祭典上的傳統食物。

原住民野菜料理烹調手法不複雜,連平時不常下廚的人也可以輕鬆上手,下次逛市場看到他,不妨在家動手做做看,不僅口味清淡養生,亦深具在地獨特風味囉!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