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是吃早餐吧!研究指出:不吃早餐可能增加死亡風險
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發表的最新研究指出,不吃早餐與心血管疾病所致的死亡風險增加有顯著相關,尤其是中風導致的死亡。
排除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種族、社會經濟狀況、飲食、生活方式、體重指數和疾病狀況等變因後,研究發現從未吃早餐的人,其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比有吃早餐習慣的人高了87%。
傳統上,早餐被認為是當天最重要的一餐,但沒有太多數據特別證明吃早餐的長期效益。過去曾有研究提出,不吃早餐會促使肥胖、高血壓、2型糖尿病和其他健康併發症的風險增加。而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提出的報告,2016年全球死於心血管疾病(特別是心臟病與中風)的人數約1,520萬人,心血管疾病已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也是需要正視的議題。
Photo:pixabay.com
不吃早餐將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此篇研究首度評估了早餐對心血管死亡風險的影響。該研究搜集了1988年~1994年間有6,550名年齡在40~75歲的美國成年人的數據,他們在國家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中調查了吃早餐的頻率。這項調查也讓受訪者定義「什麼是早餐」。
其中又獨立使用2011年數據追蹤成人的健康狀況,數據顯示在平均18.8年的訪查期間,發生了2,318例死亡,其中619例是由於心血管疾病。研究人員特別分析了每個人吃早餐和死亡的頻率,特別是死亡是否與心血管健康有關。其中,5.1%的人從不吃早餐、10.9%表示很少吃早餐、25%表示有時吃早餐、59%表示他們每天吃早餐。分析發現,那些從未吃早餐的參與者死於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的可能性比每天吃早餐的人高87%。
Photo:pixabay.com
但此研究仍有一些侷限性,例如:資料沒有蒐集到早餐吃的食物或飲料型態、以及1994年後人們的早餐飲食樣態是否發生變化。最重要的是,該研究發現不吃早餐與早逝的風險關聯。但不代表不吃早餐一定會導致什麼結果,這些都需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才能確定不吃早餐是否會實際縮短預期壽命以及之間的關聯為何。
不吃早餐潛藏的複雜度
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營養學副教授Krista Varady並非此研究的參與者,但她認為此研究極具參考價值。她表示:「由於不吃早餐的受訪者,往往伴隨著不理想的生活型態。例如:可能是潛在吸煙者、重度飲酒者、活動量較少、飲食質量差以及家庭收入、社經地位較低。這些因素都使人們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高。」此研究則試圖控制這些變因而得出這樣的結果。但即使有上述描述的人們開始固定吃早餐,卻仍維持原有的生活習慣或待在同樣的生活環境,他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不一定能獲得改善。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洛杉磯南加州大學生物科學教授Valter Longo表示,有些人可能會在間歇性禁食過程中不吃早餐,但「不吃早餐」與「間歇性禁食期間不吃早餐」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和做法。長時間不進食和正常進食之間循環的間歇性禁食,有助於限制卡路里攝入量。這是一個完全自然的過程,稱為「酮症(ketosis)」,意指身體開始將儲存的脂肪轉化為酮,用作細胞的燃料。一些動物實驗的研究表明,間歇性禁食可以降低肥胖及其相關疾病的風險,例如: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糖尿病和癌症。
間歇性禁食因個人體質或生活習慣在執行上有所差異,但有兩個原則務必記在心上:一,最好堅持12小時或13小時的禁食。二,如果需要做到禁食16個小時,試著考慮省去晚餐而不是早餐或午餐。
▼早餐建議吃低GI的食物,地瓜和希臘優格是快速又簡便的選擇
▶ 參考資料
UI study: Skipping breakfast associated with higher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eath
▶ 延伸閱讀
拆解煮水波蛋的成功、失敗作法:為什麼要加醋?不產生蛋白絲怎麼做?
豆奶超健康?市售豆奶部分標示不明、糖量高,這樣挑選最聰明!
早餐吃的燕麥片,能幫助腸道變乾淨、不易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