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吃又能保養,適合皮膚的 7 種天然成分
科技日新月異,美容保養領域也越來越多高科技的醫美設備,護膚產品也是不斷推陳出新,但需要長期執行的日常保養,最新的技術不一定是最好。在某些情況下,簡單的方式可能會更有效,找到適合自己需求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以下是皮膚科醫師所推薦的 7 種天然成分,皆來自於日常的食物當中,不但天然且經過科學驗證,可以作為大家挑選日常外部保養品的成分參考。
椰子油
功能:保濕、消炎
越來越多的科學支持,使用這種植物性油脂,有助於安撫與鎮定局部皮膚。最近的研究表明,特級初榨椰子油可以抑制身體的一些天然炎症因子,同時成為皮膚的天然保護膜。許多人也會使用椰子油產品來對抗乾燥、發癢的肌膚,或是部分的皮膚病,例如:濕疹與乾癬。但要注意敏感性肌膚或身上有傷口、破皮的地方,椰子油可能會使痤瘡惡化。
雷公根(又稱積雪草,Gotu Kola / Centella asiatica)
功能:傷口癒合
這款草本植物還可以拿來燉湯與炒菜,因為具有傷口癒合的功效,也成為現代護膚品常見的配方。
雷公根中所含的植物化學物質可以促進受傷部位的血液供應並強化皮膚。研究人員發現,用積雪草(Centella asiatica)來治療老鼠受傷的皮膚時,實驗證明有使用積雪草的傷口部位癒合的速度較快。雷公根所含的氨基酸、β- 胡蘿蔔素、脂肪酸和上述的植物化學物質,這款組合有助於加快癒合時間,使其成為治療傷口的有效成分。
綠茶
功能:防曬、抗衰老
不少醫學研究提倡飲用綠茶可以改善健康,它同時也有助於使用在皮膚。綠茶在防曬與抵抗光衰老方面有很好的效果,綠茶中的多酚具有抗氧化特性與舒緩能力,有助於治療曬傷的皮膚,並提供解決肌膚曬傷後的恢復。
燕麥
功能:抗炎、減輕濕疹症狀
燕麥含有抗炎與抗刺激性的化學物質,稱為鄰氨基苯甲酸醯胺(Avenanthramides)。還含有保濕的 β-葡聚醣和澱粉成分,這就是為什麼燕麥對濕疹和皮疹的症狀具有效果的原因。
但並非所有型態燕麥的功效都相同,例如:燕麥膠(colloidal oatmeal),型態是研磨成非常細小的特定尺寸粉末,而這樣的大小與質地適合與水混合,形成具有治療性的舒緩膏狀。膠體燕麥產品相對其他燕麥質地更溫和安全,也經研究證實不會引起過敏或刺激。濕疹患者若需要溫和的護膚方法,可以塗抹含有燕麥膠的濃稠保濕劑,通常就可以減少使用外用類固醇的劑量,當然若是有病狀,最好還是要經過皮膚科醫生診斷再執行。
乳木果油
功能:抗炎、止癢
乳木果油來自乳木果樹的果實,是許多保濕劑中的一種成分。由於乳木果果實的脂肪酸所含的營養素具有鎮靜與抗炎的功能,所以可以有效地滋潤皮膚,因此也廣泛地使用於化妝品、保養品中。乳木果油對於治療與舒緩濕疹也有一定的功效,有臨床研究顯示使用乳木果油治療兒童濕疹,4 週內瘙癢感較少,另一項成人研究也顯示 2 週內有所改善。乳木果油作為天然保濕劑較不會引起皮膚過敏,通常也適用於敏感肌。
黃豆
功能:抑制色素沈澱、促進膠原蛋白合成
黃豆含有多種影響皮膚的植物性化學物質。例如:抗氧化劑、脂肪酸和異黃酮(isoflavones)。豆科植物還可以產生雌激素或植物雌激素,解決與更年期有關的皮膚問題。醫學上認為進入更年期的女性,皮膚飽滿度與光澤感下降的原因之一是雌激素減少,外用雌激素已被證明有助於減少紫外線引起的色素沈澱,並可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
黃豆不會像外用 A 酸(retinoids)有著非常強效的結果,但也是種作為日常保養溫和的選擇。研究表明,大豆中的異黃酮還具有防曬功能,有助於解決色素沈澱、保持膚色均勻。
茶樹油
功能: 抗菌、抗痘
茶樹的葉子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有助於對抗各種病菌、真菌和細菌。茶樹油有助於對抗細菌感染的痤瘡(青春痘),這意味著它可能有助於減少炎症類型的皮膚症狀——柔軟的膿皰或發炎的粉紅色丘疹。但局部治療對深層的囊腫性痤瘡或粉刺沒有太大影響。另也要注意,使用茶樹油時可能會對皮膚產生刺激,使用前應該先試用於身體較不敏感的肌膚觀察是否有紅腫和起疹子的現象。
最後提醒
正如嘗試任何新療法或新飲食方法一樣,最好先與專業人士諮詢意見,或詢問皮膚科醫生。以上介紹的 7 種天然成分,可以作為大家挑選日常保養品的成分參考,但若是有皮膚上的病症,一定要就診,不要自己隨意塗抹外部用品。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