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代表料理,茄子變身「魚子醬」有絕妙美味!
魚子醬是頂級料理之一,烏亮的魚子醬讓許多人想一嚐其滋味。常見產地包含俄羅斯、烏克蘭維爾科沃等地,而位處鄰近地區的羅馬尼亞,也還有一道代表料理,使用茄子製作,被名為「窮人魚子醬」的料理,據說這道料理滋味幾可亂真,配上麵包與奶油還是一等滋味!這道窮人魚子醬,讓人好奇它的味道與製作方式: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羅馬尼亞
窮人魚子醬 Poor Man’s Caviar
歐洲大河之一的多瑙河,注入黑海之前流經好幾個不同的國家。它穿過維也納,當地人稱之為藍色多瑙河,雖然在我看來它總像泥濘的灰水。當它流到「鐵門」 (the Iron Gates) 這個禦守羅馬尼亞門戶的岩石峽道時,河水呈深綠色;然而它流到了三角洲地區的國家開始變寬時,又變成流勢緩慢的泱泱大水,讓人想起密西西比河,黃濁流域的兩岸盡是沙洲和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杳無人跡。在黑海―它確實是黑墨色,但之所以被稱為黑海,除了色調外還有它變化莫測的本質―沿岸的維爾科沃 (Vylkove) ,多瑙河在此併入鹹水潟湖,很像熱帶國家的紅樹林沼澤地。此地漁夫靠出產魚子醬維生,這稀有昂貴的珍饈出口全世界,但只有富人買得起。魚子醬本來是俄國特產,最上等的是產自裏海的貝魯迦鱘魚 (Beluga) 。我一位俄羅斯朋友在很年輕時便離開國家,由於時值俄國大革命她走得倉促,留下所有的家當,但設法帶走了她最愛的一把舀魚子醬的純金小湯匙,保存了好多年。後來因為生活困頓,她不得已只好把它賣掉。而今所幸她又能不時享用魚子醬,但她卻告訴我,自從不再用那把金湯匙舀魚子醬吃之後,不知怎的滋味跟從前大不相同了。
我也有一些機會以特殊方式―也就是說,大量地―吃魚子醬。我們被派駐保加利亞首都索菲亞 (Sofia) 期間,大戰剛結束,俄羅斯將官們常舉辦華麗盛宴,席上供應大盆裝的魚子醬―最頂級的貝魯迦鱘魚。我曾感受過一頭栽入如此的奢華之中:伏特加酒川流不息,接著便是舞蹈,哥薩克人 (Cossacks) 活力盎然地不停跳躍,大跳戈帕克舞 (gopak) ,還有各式各樣跺踏、狂放的舞步,以及在俄羅斯血液裡流動的歡快韻律。我記得我試著教幾位哥薩克軍官跳卡佛利舞 (Sir Roger de Coverley) ,他們把它改編成他們自己的那種火烈舞 (furiant) ,這還真是甩開吃過飽的後果的絕佳辦法。
維爾科沃產的魚子醬品質確實上乘,簡直是精品。漁夫必須辛勤捕撈巨大的鱘魚,而鱘魚卵正是我們所知的魚子醬,但是他們卻窮得吃不起魚子。魚卵從魚腹取出後,就著潮水大略清洗過,再用鹽醃漬,裝進錫罐裡,置於冰塊上冰鎮(那裡沒有冰箱),然後盡快送上火車。在夏天,名為多布羅加 (Dobrudja) 的羅馬尼亞這一帶熱浪猛烈,然而到了冬季偶爾有暴風雪,狼群在四面嚎叫。這情景我親眼見識過也親耳聽過。
到了夏天,維爾科沃漁夫忙完一整天,會和家人坐在木屋外,圍繞小花園的白色籬笆旁,林立著巨大的向日葵,一條溪流或運河從門前流過,那裡的水道比馬路還多。他們就著提燈的光線享用簡單的晚餐。在黑暗中,你會聽見他們唱著狂野奇妙的歌曲,帶有部分吉普賽風格,你一旦聽過便難以忘懷,而且終生縈繞不去。
羅馬尼亞食物滋味絕妙,有很多獨特菜餚,譬如用番紅花料理的小龍蝦;名為米提提 (mitite) 的肉腸料理;以及馬馬利加 (mamaliga) (一種像麵糊又像蛋糕的玉米粥)。但大多數人吃得非常簡單:黑麵包、大蒜、蔬菜和巴爾幹半島到處栽種的大西瓜,還有按俄羅斯習慣用茶炊煮出來、以玻璃杯飲用的熱茶。他們的代表食物之一是用茄子做的,名為窮人魚子醬,幾可亂真。不論如何,非常美味。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4 人份 T (S)
2 大條茄子
4 大匙油
2 大匙檸檬汁(或醋)
½ 小匙鹽
胡椒和紅椒粉
1 大顆洋蔥,切碎
取 2 大條茄子,放入高溫的烤箱烤到軟。烘烤的時間端看茄子大小而定,差不多至少要 45 分鐘。(你也可以把茄子用水煮到軟,我偏好用烤箱烤。)將茄子皮剝掉,把茄肉搗爛,加入油、檸檬汁或醋、鹽以及些許胡椒和紅椒粉,用叉子來回畫圈,徹底碾壓成質地滑順的細泥。
細茄泥做好後,將大顆生洋蔥切得非常細,再剁成碎末,拌入確實放涼的茄泥中。如此,窮人魚子醬便大功告成―且滋味棒得連富人也愛。當成沙拉來吃,配黑麥麵包或全麥麵包和奶油,也許佐上原味的水田芥和番茄切片。有了這一味,美乃滋也顯得多餘了。
我認為夏夜的美好一餐會是法式清湯凍、窮人魚子醬配黑麥麵包抹奶油,以及些許起司。最後再來一點西瓜,撒上糖粉和薑粉。你也許還會喝一杯土耳其咖啡來圓滿結束這一餐。
更多透過旅行體驗認識的各地食譜與料理觀察,收錄於:
環遊世界 80 碟菜
作者:萊斯蕾・布蘭琪
出版社:馬可孛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