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親手做給爸爸的下酒菜,最貼心滷牛腱!
一年一度的父親節就要到啦!想要親自下廚慰勞爸爸嗎?單槍匹馬煮出一桌菜的功力可能沒有,為爸爸精心燒製一盤下酒菜的耐心總還是沒問題的!
今天我們為台灣燙讀者設計的這道滷牛腱是下酒的好朋友,把滷好的牛腱切盤,撒上一點蔥花與香油,連同清涼啤酒一起擺在爸爸面前,接著他如果提出要多給你一點零花錢應該也不意外。 因為適逢夏季,這道下酒菜設計得十分貼心,看起來澎湃豪邁,但不用熱油爆炒也能從容作業,想想滷牛腱也沒什麼難的,唯一帶有神秘色彩的只有那味獨門滷包,食譜中也會一併分享給你。至於最重要的牛腱挑選,下面先來詳細介紹一下吧。
【認識你的牛腱】
牛腱就是牛的腿肉,依據部位的不同,一隻牛有五種不同口感的牛腱,分別是:
-
大花腱:後腿腱肉的一種,是所有牛腱肉中個頭最大的一種,筋比較多但有嚼勁,耐滷煮。
-
前腱:前腿腱肉,比較Q,滷完不容易散開。
-
後腱:後腿腱肉,又被稱為老鼠腱,肉比筋多,口感比較乾柴,滷完不容易散開。
-
邊腱:細長筋多、口感偏軟Q,適合切小塊做牛肉麵。 腱心:筋肉分布均勻,比例為1:1,又被稱為小花腱,是最適合用來滷牛腱的部位。
一般最常用來滷牛腱的是大花腱和小花腱,可依你想要的口感做選擇,目前市面上都以進口貨佔大宗,如果有時間也可以去傳統市場中找找產量不多的台灣黃牛腱,黃牛腱的滋味濃厚,但肉質比較堅韌,烹煮時間要稍稍拉長。
滷牛腱食譜
原文來自:台灣燙
募資連結:台灣燙計畫,帶你找回被遺忘的台灣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