醃漬梅子的5種作法!掌握梅子的熟度,成功醃出Q梅、脆梅、紫蘇梅!
每年3~4月份,對於喜歡自製醃漬果物如醃梅子的人可是個忙碌的時期,從市場買回來的生青梅,花費時間DIY醃漬後,變成開胃生津的好吃醃梅。也許你會好奇,為什麼醃梅子有脆梅、Q梅等許多梅子稱呼與種類分別,它們的差別是什麼?而「醃漬」作法又為梅子帶來什麼變化呢?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每年3、4月份是梅子的產季,在清明節前後,摘下的青梅大約是五、六分熟度,此時的梅子較生澀,呈現出深青色、果肉較脆硬,隨著逐漸成熟,果實顏色開始轉向青色、果肉也漸漸變軟,最後成熟的梅子為黃色。
不同的成熟度製作出的醃梅口感有別
梅子由於帶酸澀味,一般較少直接生食,多以醃漬為主。不同成熟度的梅子進行醃漬會有不同的口感與適合度,半熟的青梅適合製作脆梅,由於果肉脆,製成的醃梅也較脆口;更熟一點的青梅適合製作Q梅、加入紫蘇醃漬的紫蘇梅等,醃漬後的梅子果肉也較軟而帶Q;至於已經成熟的黃梅,果肉更軟,一般則不製作醃梅,可製作成果醬等。
- 半熟的青梅:做脆梅
- 更熟的梅子:做Q梅、紫蘇梅
- 成熟黃梅:做果醬
醃梅的醃漬學問
醃梅子主要作法為使用粗鹽搓揉表面,搓揉後靜置待其出水,再將梅子以水沖洗去鹽分,另外以糖或糖水進行後續醃漬。
在醃梅的過程中運用鹽分與糖,也是醃漬上的秘密,製作醃梅時首先在乾燥不潮濕的梅子上撒上粗鹽並搓揉靜置,這是為了幫助梅子進行殺青,鹽巴能使梅子中的微生物酵素失去活性,不利於微生物生長,而在搓揉過程中,鹽分進入到梅子中,透過鹽的滲透壓作用,使梅子內部的水分跑出,也將酸澀味帶離開,能幫助後續的醃漬保存。
粗鹽搓揉並浸泡水,洗去鹽分與酸味後,將梅子劃開或戳洞,接著使用糖或糖水醃漬,除了能調整並中和梅子的酸度與青澀滋味,糖漬同樣也創造不利於微生物繁殖的環境,因此醃梅除了具有風味,也能保存。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經過醃漬的梅子,帶有酸味與甜味,而不同成熟度的梅子也有口感上的差別,醃梅除了當作小菜食用外,也能和小黃瓜、番茄等拌勻製成涼拌菜,而製作梅子燒雞、梅子雞湯都是清爽的料理。醃梅子的醃漬學問大,依4月底的梅子熟度,想醃Q梅和紫蘇梅的,可得趁現在了!
▼熟度較熟的梅子,適合醃漬Q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