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豆芽】料理清熱去濕!當黃豆變豆芽菜,你吃到哪些營養?

愛料理 編輯部
最後更新2021/11/04

清炒豆芽菜,脆口又多水分不少人都愛,家庭料理常見黃豆芽、綠豆芽,白色嫩莖飽滿挺直的黃豆芽,由黃豆發芽而成,你知道發芽後的黃豆芽,和黃豆有哪些營養差別嗎?其實各有推薦營養和食譜料理好處!發芽後的黃豆芽,營養不輸黃豆,部分更是黃豆芽裡才吃得到!挑選與保存豆芽菜,正確作法怎麼做?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豆芽菜、銀芽,食譜食材是同一種?

豆芽菜是黃豆芽、綠豆芽等芽菜的泛稱,若要分辨,經過發芽的黃豆芽,莖比綠豆芽稍微粗些。黃豆芽由黃豆發芽而成,白色嫩莖約 4 ~ 5 公分長,透過控制濕度、減少日照,能使黃豆順利發芽,因此全年皆有。料理食譜食材中常見的「銀芽」,也是將黃豆芽摘除頭尾後,留下白色嫩莖,去除了種子和細鬚的豆芽菜,雖然外型美觀,但其實拔除的黃豆種子內也含有優質的營養。

黃豆芽、黃豆,營養很不一樣?!

黃豆芽味甘甜、屬性涼,能清熱解毒、去濕,本身熱量低、水分多以及含膳食纖維,豆子端則含有蛋白質、大豆異黃酮等,適合作為營養蔬菜,尤其是瘦身減重者、有更年期症狀以及擔心膽固醇者。發芽後的黃豆芽營養跟黃豆不盡相同,黃豆主要以蛋白質、鉀、異黃酮素含量多,但歷經發芽後,食材由豆類歸屬為蔬菜類,蛋白質、鉀等含量減少,但是則多了維生素 A 、胡蘿蔔素、抗氧化的維生素 C 等營養提升,這幾種優於黃豆。

黃豆芽含優質鉀、磷、鈣、鎂等,鉀能調節細胞、穩定血壓,而磷與鈣質利於骨骼穩健發展,也適合作為蔬菜裡的鈣質補充來源。黃豆芽維生素 A 、胡蘿蔔素增加,有助維護視覺、預防夜盲症,黃豆芽仍具有蛋白質和異黃酮素,整株食用還是最好選擇喔!

挑選、保存黃豆芽,兩重點留意

挑選黃豆芽大多會看嫩莖處,但市售就有為了增加賣相而漂白的不當作法,因此挑選時要留意顏色和氣味,若過於發白或有刺鼻難聞氣味,應避免選購。選擇莖飽滿、直挺者輕壓則有彈性、脆感者準沒錯。黃豆芽因為含水分不耐存放,建議採買後用保鮮袋密封冷藏,盡量 2 ~ 3 天內食用完,亦可冷凍保存,能避免水分過度的流失。

黃豆芽最推薦涼拌或清炒的選擇,如川燙後拌上醬油、糖、醋、辣粉、芝麻,冰鎮後很美味呢!而避免久煮,可保留較多的維生素 C 等,營養更完整囉!

食材黃豆芽/豆芽菜
產季・盛產地全年有
營養特色低熱量、蛋白質、維生素A、胡蘿蔔素、鉀、磷、鈣、鎂、鈉、膳食纖維
挑選守則外觀飽實含水分 輕壓有彈性芽挺直 莖白無枯萎軟塌 芽挺直
料理撇步1.保存:擦乾表面水分,以密封袋保存,盡快食用 2.烹調:避免高溫久煮,加點油脂,有助脂溶性維生素釋出與吸收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黃豆芽|推薦料理

>>更多黃豆芽料理在這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