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少鹽、不吃鹽即健康?攝取適量鹽分,有你不知道的好處!

精選書摘
最後更新17 小時前

鹽巴是料理中鹹味的來源,近年養生的飲食趨勢,有些人擔心鹽巴鈉含量攝取太多,因此減少了鹽分而採用低鈉飲食,甚至料理中幾乎不用鹽,但其實適量鹽分有助於身體運作,鹽巴也可能是飲食上的解藥!你對鹽巴的認識有多少?恰到好處的鹽巴、鹽分補充,又能為身體帶來哪些意想不到的影響:

Photo:freepik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鹽是天然消化劑

鹽巴不足,就無法分泌消化液,滲透壓作用無法正常,營養就不能順利傳送到細胞。消化由口腔開始,口水分泌不足,很容易就會沒胃口,就很難促進消化。鹽裡面的鈉,能夠作為胰液、膽汁、腸液等鹼性消化液的成分,因此一旦鹽分不足,就會減少消化液分泌,食慾自然就會下降。

消化、分解、吸收都一定需要鹽

鹽巴中的氯是胃酸的主要成分,所以要是缺乏鹽,胃液也會分泌不足。而且,若是無法將食物消毒或是分解,就會提高食物中毒的可能性。一旦缺乏氯化物,會特別不利於蛋白質的消化。

消化酶為了要使用脂肪,就必須透過膽汁中的膽鹽 bile salts 將其乳化。從肝分泌出來的膽汁,會在小腸將脂肪乳化後,再由消化酶處理,消化完成並在腸內分解過後,就會經由血流吸收。若是缺少鹽分和水分,肝臟所製造出來的膽汁也會分泌不完全,就會造成脂肪的消化吸收出現異常,吃了油膩的食物,輕易無法消化,因而產生腹痛或腹瀉。若鹽分過於貧乏,那就算攝取再多的鈣和鐵,身體也無法進行吸收,吃得再好,就是使其無法變成身體的血和肉。

翻閱舊有的文獻,可以常常看到很多紀錄都顯示食鹽有助於消化。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著「鹽能夠強健胃腸,消化積食」,以及「鹽能促進食慾,幫助消化,解開心中所鬱,去除肚子內的腫塊,防止腐壞,消除異味」。另外在《鄉藥集成方》提 及鹽可以調和五臟六腑,幫助消化積食,讓人變得強健。

食物的鹹淡若是不合適,就不好吃,吃完了也難以消化。腸道內充滿了氣體,就會感到悶悶消化不良,嚴重時可能就會引發嘔吐。其實吃了鹽後,會有一段時間不斷放屁,是因為鹽幫助食物消化及分解後,就會將剩下的二氧化碳向外排出。很多中老年人,被診斷出高血壓、糖尿病或關節炎等慢性疾病後,開始實行低鹽飲食卻反而造成消化不良。很多人都說自從知道鹽巴的重要性,開始依照口味攝取有鹹味的食物,並且正常食用鹽巴後, 肚子內部變得很穩定,胃口也很好,或是覺得終於開始活得有滋味了。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食物就是要有點鹹,消化才會好

會在食物上使用大量的鹽,並非只是單純為了保存食物,過去冷凍冷藏技術不夠發達,所以會使用鹽巴,然而現今家家戶戶都會備有幾台冰箱,人們依舊還是會食用醬油、大醬和醬菜等鹽醬食品。鹽巴的滲透壓作用會將水分抽出,讓適當的鹽度進入,並且抑制腐敗性微生物作用,活化有益的細菌發酵功能。鹹味可以提高食慾,因此若是沒有胃口時,醬蟹是很開胃的一道菜餚, 在芝麻油中加入醬油攪拌食用,或是選擇醬牛肉、醬菜等稍鹹的料理,也可以讓人產生胃口。夏天時如果食用一些醃黃瓜或鹹菜,就可以消除疲勞,讓人產生精神,恢復因炎熱失去的胃口。

消化功能下降、身體狀態不好時,就要依照口味去攝取有鹹味的食物,因為鹽氣可以中和毒素,防止腐壞並促進發酵,讓酵素得以產生活化作用。停止一直以來服用的消化劑,讓孩子從沒胃口變得胃口好,使常常脹氣的肚子變得穩定,效果非常驚人。 就算只吃鹹的,也會很明顯感覺到身體內部變得很安定,整個人都輕鬆了。

從過去的文獻記載中,可以得知鹽巴能夠幫助消除長久的氣滯。許多人開始依照口味攝取鹹味的食物並且額外攝取鹽巴後,就不再服用消化劑。我們的身體若是吸收了難以接受的東西,或是呈現無法進行消化吸收的狀態,就會想辦法向外排出,此時就會以蕁麻疹或粉刺之類的型態出現,多數的皮膚問題其實與消化相關。

更多使用鹽巴對飲食健康的實用知識解惑,收錄於:

你的身體想要鹽:減鹽易發炎,體內發炎是萬病之源。逆轉慢性病、過敏、皮膚病、感冒、自體免疫失調……最強鹽巴使用說明書

作者:金銀淑、張真起
出版社:時報出版
購書連結:博客來

相關推薦

更多愛料理生活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