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刷牙後吃東西會覺得好苦?料理時減少苦味有 7 大方法!
品嚐料理時的味覺接收,常見對苦味的味蕾感受,像咖啡、黑巧克力、苦瓜等食材都具苦味。人們對於苦味容易產生厭惡的感受,當遇到食物中可能帶苦味時,該如何減少對於苦味的感知呢?只要學會掌控食材苦味的釋放與接收,透過料理科學,精準學會用 7 種烹調小技巧,就能讓料理變得更好入口: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苦的基礎班
苦味能讓你立刻聚焦在當下。當你的味覺受器激動萬分時,你會問自己:到底是什麼帶來味蕾上這可能大也可能小的衝擊,而且還要在一眨眼的時間內,決定是要吞下去還是吐出來。人類對苦味有毒物質有與生俱來的厭惡機制,當味蕾上出現這類騷動時,即使量不是多得太誇張,可能就會勾起這種對苦味的厭惡感。甜能安撫味蕾;苦則是會刺激、震撼味蕾,讓味蕾明確注意到這個味道。就像有人可能會對甜食或油膩食物上癮,也有人會受這種鮮明又複雜的味道吸引。苦味是把利刃-切穿奶油、突破包覆住味蕾的濃郁感、抑制同時出現的甜味,只留下繁複的感覺。請容我介紹多采多姿的苦味家族,其中包括蔬菜、香料;此外還有水果世界的成員,如柑橘類果皮碎絲;巧克力、茶和咖啡裡的咖啡因;蛇麻(啤酒花);如球芽甘藍、羽衣甘藍、球花甘藍 (rapini) 、蕪菁、芝麻菜和辣根之類的芥屬植物;以及苦瓜、葫蘆巴、西洋芹葉、核桃;如焦糖與烤焦吐司之類焦化的食物;另有其他許多,族繁不及備載。
趣味小知識
為什麼刷過牙之後再喝柳橙汁會覺得好苦
好苦?你可能以為是薄荷和柳橙不搭的關係,但事實不然(薄荷和柳橙可以做成好吃的沙拉)。原因在於大部分牙膏都添加了兩種化合物:硫酸月桂酯鈉(sodium lauryl sulfate)和月桂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鈉(sodium lauryl ether sulfate) 。這兩種化合物都會抑制我們的甜味受器,並讓苦味受器更敏感。沒錯,又苦又難喝的柳橙汁就是這麼來的。其實牙膏裡添加這些化合物,是為了那種「刺激性」的效果,而不是因為有益牙齒,所以你可以去找沒有添加這些化合物的牙膏,或早餐後再刷牙。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掌控苦味
雖然苦味能讓食物展現繁複層次,但對多數人來說,苦味是某種需要掌控而非多多益善的東西。誠如第二章談過的,鹽是淡化苦味並凸顯其他味道的最佳辦法,但如果你已在菜餚裡加了足夠的鹽,卻仍覺得苦味太重,還是有一些法寶可用。
- 焦糖化:對許多蔬菜來說,烤、煎或燉,都能帶出天然的甜味、藉此降低苦味,也有助於蒸發掉苦澀的汁液。不過要注意,有少數蔬菜例外-如芝麻菜,煮過以後可能更苦。
- 燙:我比較少用這個方法,因為某些養分會因此流失。球芽甘藍、球花甘藍或羽衣甘藍放進沸騰的鹽水燙一、兩分鐘,再放進冰水阻止蔬菜繼續變熟,可降低苦味。
- 沖洗:羽衣甘藍切碎的時候,有一種酵素(芥子酶)會和含硫化合物(硫配醣體)結合,產生一種名為異硫氰酸酯(isothiocyanates)、鬼才知道是什麼東西的苦味。用水沖洗切好的羽衣甘藍或稍微搓揉一下,就能去掉部分這種苦味。
- 加甜:在菜餚中加入少許甜的東西,如蜂蜜或葡萄乾,就能達到所謂的「相互抑制」效果。換句話說,苦味會被甜味壓抑,而甜味也會被苦味蓋掉。
- 稀釋:增加菜的分量是稀釋苦味的好辦法。苦味可以讓一道菜顯得繁複,但量只需一點點就很厲害了。利用味道比較淡的食材,如豆類或脆麵包丁,能凸顯苦味的正面效果,又不至於讓味蕾受不了。
- 加油脂:因為油脂能包覆舌頭,所以有助於遮掩苦味。烤球芽甘藍時可考慮沾裹些橄欖油,咖啡中則可以加入鮮奶油。
- 加熱:溫或熱的食物比冷的食物更能掩蓋苦味。放了一個半小時的咖啡,總是比滾燙的時候更苦。食物在比較熱或比較冷的時候,你的味蕾較不容易偵測到味道。
趣味小知識
敏感味覺者 (約占人口總數的 25 % ) 比較喜歡鹹一點的食物,因為他們對苦味的感受比普通味覺者或寬容味覺者更強烈。無論他們自己是否有意識到這件事,他們伸手拿鹽,其實是為了讓食物比較好入口。
實驗時間
目的:展現鹽壓抑苦味的魔力。
所需材料:細海鹽、一根沒有去皮的大黃瓜、 8 盎司 (約 240 毫升) 濃的深焙黑咖啡、一瓶超級酒花印度淡色艾爾啤酒 (IPA) 。
大黃瓜
把大黃瓜(不是小黃瓜喔)切成約 0.6 公分厚的圓片。吃一片。注意自己嚐到的味道。是甜的嗎? 最後有一點苦苦的?在另一片大黃瓜上灑幾顆細海鹽,等兩到三分鐘,讓鹹味稍微滲進去,現在嚐嚐看加了鹽的大黃瓜。注意到大黃瓜變得比較甜、也比較不苦了嗎?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咖啡
煮或買一杯濃咖啡。如果用買的,請買星巴克的熱美式咖啡;他們的咖啡豆烘得很深(有些人可能會說很焦),有很明顯的苦味。把咖啡分成兩杯,其中一杯加少許細海鹽,攪拌均勻。另一杯什麼都不要加。喝喝看、比較一下。如果你覺得沒有明顯的差別,就繼續在第一杯加少許鹽,直到嚐得出差別為止。加鹽的咖啡應該完全不鹹,但你也應該會注意到苦味明顯變淡。我個人認為在咖啡裡加鹽比加甜味劑效果更好。也可以用少許鹽跟喜歡的甜味劑來玩玩排列組合,比較各種效果。
超級酒花印度淡色艾爾啤酒 (IPA)
用 IPA 啤酒來做跟咖啡一模一樣的實驗(不加任何甜味劑)。
趣味小知識
大部分的人都認為咖啡本來就是苦的,但食物研究家兼作家芭柏.史塔基 (Barb Stuckey) 知道事情的真相。其實,咖啡只有 10 % 的苦味是來自咖啡因。其他苦味都來自烘烤與沖泡過程產生的酚酸類 (phenolic acids) 。烘得愈深、沖泡出的咖啡就愈苦。
更多各種料理調味、口味的探究與趣味應用,收錄於:
調味學:玩轉基本六味「鹹、酸、甜、油、苦、鮮」,掌握調味、口味與風味的根本,解鎖你從沒想過的隱藏版料理密技
作者:貝琪・瑟林加特
出版社:臉譜
購書連結: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