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防蚊子叮咬、避免感染登革熱!這些判斷方式、預防作法要學起來

愛料理 編輯部
最後更新2022/06/14

夏季最需要留意的環境與疾病問題中,登革熱可是棘手的常見傳染病,截至 2020 年 7 月底,台灣桃園地區已出現群聚的登革熱疫情,雖然一般民眾對登革熱有基礎的認知,但若真的遇上,要如何判斷自己疑似有登革熱症狀,又該如何避免感染登革熱呢?如何防範、減少蚊蟲叮咬,該怎麼做!

Photo:pixabay.com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什麼是登革熱?台灣春夏常見傳染病之一

2020 年 7 月台灣已出現 56 起境外產生的登革熱案例,更有至少 7 起本土的區域型群聚感染登革熱案例。登革熱屬於急性傳染病,尤其在春末、夏季期間常見,高溫多濕的環境利於病媒蚊滋生,而登革熱又以熱帶、亞熱帶等地區為疫情常見區,主要以經由病媒蚊如埃及斑蚊與白線斑蚊兩種傳染病毒的蚊類再經過叮咬人體後,將體內的病毒傳染給下一個人。人在感染後會產生約 3 ~ 8 天潛伏期,之後才會出現感染的病徵。

埃及斑蚊特徵為胸部和背部有一對彎曲的白色線,而白線斑蚊則在胸部和背部側有一白色線。

如何分辨登革熱?有哪些症狀?

一般蚊蟲叮咬引起的過敏反應以單一位置紅癢為主,一般人多已習慣,但遭感染登革熱可就沒這麼好受,登革熱主要初期以出現發燒、皮膚起紅疹反應為主,而會產生較遍佈大片的紅疹情況,與是否有傳染區的活動旅遊史,兩種可作為區辨病徵與判斷標準。登革熱有時會出現頭暈、肌肉痠痛、關節痛、眼窩疼痛或是嘔吐等不適情況,而包含出血等,嚴重時可能有血壓低、意識模糊,甚至器官受損等傷害。

因爲一般輕微症狀和普通身體不舒服相似,容易被忽略,但應多些警覺,若持續不適或更嚴重,而居家周遭已有感染案例,疑似狀況應就醫,也應提供活動區域或旅遊史給醫師了解。

預防登革熱怎麼做?最容易忽略的位置和動作⋯

夏季的多濕環境,台灣尤其是中南部等地區,蚊蟲滋生和叮咬傳染的感染率在過往較高,想杜絕群聚感染,應減少在傳染流行區域頻繁活動。過去預防登革熱,常宣導要重視環境整潔,這不是沒有原因,因蚊蟲易聚集在潮濕含水、陰暗的環境,例如積水的容器、盆栽、溝渠等區域。

更多人容易忽略水管或牆面滴漏水、屋簷邊的排水溝、庭園樹木的樹洞等,除了將水分倒除、保持容器乾燥,也應將容器重新刷洗,將可能殘留在容器上的蟲卵等完全滅除,減少蚊蟲增生。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外出居家活動,防叮咬請跟著做

除了對症下藥,日常活動避免被蚊蟲叮咬也能防堵,戶外活動時,塗抹有防蚊效果的防蚊液,並著淺色系的長袖長褲(蚊子偏好深色黑暗環境),不只有遮蔽防叮咬效果,某方面也能幫助防曬。住家則可留意門窗上的紗窗是否有破損,應盡快修補避免有漏洞,而出入空間時應將紗門等完全密合。若有發現有蚊蟲蹤跡,也應以捕蚊拍等加以補滅,減少未來繁殖的可能性。

居家適度搭配有部分防蚊蟲效果的防蚊植物,也是有著減少蚊蟲停留於空間的參考作法,但想避免感染登革熱,保持環境潔淨還是最有效。夏季常見的登革熱,別以為離自己的周遭還很遠,為自己和別人多點保護措施,如有出現疑似登革熱的病徵,也要謹慎判斷別忽略了!

▶ 參考資料

環保署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更多愛料理生活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