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鹽水、醋、小蘇打、自來水」洗菜,哪種除農藥效果最好?
Photo:pixabay.com
平時買菜回家,最怕會有農藥殘留洗不乾淨。如何清洗蔬菜也常常困擾著許多人,愛料理生活誌這次就一次教大家如何正確清洗蔬菜!
為何農作物會有農藥殘留?不能避免嗎?
農作物無可避免地會與農藥接觸,即使大部分會被雨水沖淨或者自然消解,還是會有某些位置容易聚積藥劑。所以不同農作物、不同的形狀,就有不同的清洗訣竅。
另一方面,農民施用農藥後,大多會刻意維持基本的有效藥量直到採收,因此只要有用農藥,最後收成仍有些許殘留,也是很正常的。
既然多多少少都會有農藥殘留,我們所應該要關心的是農民是否使用合法的農藥,以及最後一次噴灑農藥時間落在「安全採收期」之內,確保採收時農藥殘留量已經消退到安全範圍。
挑選認明「產銷履歷」標章及具備「追溯追蹤四維碼」的產品,就可以知道該農作物已經符合正確栽種方式並能溯源出處,以示對產品安全性負責。
鹽巴、醋、小蘇打、自來水,哪種洗菜效果最好?
在安全採收期內採收的農作物,只要仔細清洗,就能吃得安心又健康!但祖傳有許多洗菜偏方,究竟哪些是真相、哪些是迷思呢?
.有人說用「鹽水」可以清除蔬果上的農藥,是不是真的?
水溶性農藥比較容易被雨水露水帶走,因此附著在蔬果表面上的農藥成分,大多都偏脂溶性,所以祖傳用「鹽水」洗菜的配方可以說是一種迷思,因為鹽水對脂溶性的物質溶解度其實並不好,鹽水沒洗乾淨,反而可能會不小心吃過鹹。
.網路流傳用「醋」洗菜,可以清除所有農藥,這是真的嗎?
網路還流傳著一種說法:「高雄高工利用光譜證明,將蔬菜浸泡在加了醋的水中,就能將農藥清除!」但在社群媒體流傳過程中,卻不知不覺被神話成了「能去除所有的農藥」,事實上,用醋洗菜並沒有這麼神奇!
該實驗僅顯示具有「胺基和鹼基」結構的農藥能被醋溶出而去除,譬如研究中所使用的「蟲拜拜(emamectin benzoate)」就是一例,蟲拜拜是一種具有胺基結構的農藥。
所以,醋洗菜其實並不適用於所有農作物,例如用於噴灑過馬拉松的蔬果,反而會延長降解時間,去除農藥效果適得其反,洗完後也會殘留醋的味道,進而影響菜餚風味。
建議還是挑選別種洗菜方式更有效益!
.用鹼性的「小蘇打」洗菜更乾淨?
小蘇打的化學名稱是碳酸氫鈉,具有弱鹼性,祖傳有一種「小蘇打洗菜」的偏方,其立論在於酸性農藥在鹼性環境中會降解比較快。
但撇除酸性農藥,傳聞「敵百蟲(Trichlorfon)」等農藥浸泡過小蘇打之後,反而會有反效果,目前農委會表示沒有實際測試資料可以證明這項說法,但以三氯松來說,分解產生的二氯松確實口服急毒性更高。
使用在酸性農藥(例如十字花科蔬菜或葉菜類常使用的馬拉松),中性環境之下半降解週期為6天,但在pH9偏鹼時,半降解週期下滑至僅需半天,去除效率雖然是快了許多,但其實還是不夠,因為一般洗菜通常幾分鐘內就會完成,短時間使用小蘇打清洗的效果,未必會比清水沖洗更好。
因此,農委會表示,農藥的種類其實很多,沒有辦法單純以酸鹼中和的概念強調任何清洗劑能清除所有農藥,不如反覆以流動清水浸洗,最簡單而且無其他疑慮。
不同農作物、不同的形狀,就有不同的清洗訣竅。
「清水沖洗」是最簡單有效避免農藥殘留的方法,清洗時以清水先浸泡3分鐘,待農藥溶解在水中後,再用流動的清水沖洗,浸泡時間不用太長,重點是以流動的水沖洗,才能讓水流帶走蔬果的殘留農藥。
・苞葉菜(高麗菜、大白菜、包心菜、萵苣) 剝去最外層的2~3片葉子,經過浸泡及充分清洗之後,再切除基部。 ・大片葉菜類(小白菜、青江菜、油菜、菠菜) 以流動清水仔細沖洗葉片,再將容易有農藥殘留的葉柄或根部切除。 ・小片葉菜(龍鬚菜、空心菜、茼蒿) 準備一盆清水,讓小葉在水中舒展開來,再以小水流沖洗葉片。 ・食花不食葉的蔬菜(花椰菜、甘藍) 建議「汆燙」之後再食用。 手握花梗,小花朝上,以小水流沖洗,同時旋轉小花,讓每朵花菜都能被完全沖洗乾淨。清洗之後再將小花菜從主莖上切除下來。最後經過3~5分鐘汆燙,讓殘留在縫隙間的農藥分解。 ・表面有凹陷、帶蒂頭(豆菜、彩椒、茄類、瓜果) 先浸泡,讓殘留在凹陷部分的農藥分解在水中,清水沖洗並以軟毛刷輕刷。最後切除蒂頭。 ・耐放的蔬菜(南瓜、蘿蔔) 植物本身有分解少量農藥的能力,購買後放1~2天再食用,也可以降低農藥殘留的風險。 ・小果類(龍眼、荔枝、草莓、葡萄) 先浸泡3~5分鐘讓農藥溶於水中,接著以清水沖洗,再將小果從枝梗剪下剝皮食用。 ・皮不食用水果(芒果、梨子、柑橘類) 清水沖洗乾淨後,切除外皮及蒂頭。 ・皮食用水果(芭樂、李子、桃子、蓮霧) 浸泡3分鐘後再沖洗,同時使用軟毛刷輕刷水果表面,最後切除凹陷部分避免食用。
參考資料
1.食藥署:https://article-consumer.fda.gov.tw/rumor.aspx?id=181
2.食藥署:https://article-consumer.fda.gov.tw/subject.aspx?subjectid=1&id=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