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骨蘿蔔熬出頭,擔任家中固定湯底
天氣漸漸寒冷的時候媽媽往家常飯桌上放鍋新燉好的湯,掀開鍋蓋時聞到熟悉而清爽味道,那應該就是蘿蔔排骨湯了。因為太常喝,我們容易遺忘一鍋蘿蔔湯的精彩之處,忘記清澈甘甜的湯頭其實是冬季田裏盛產的情意、焢湯的肉骨需要仔細揀選,還有其實蘿蔔其實有「小人蔘」的美名,富含能提高身體免疫力的木質素,當得起「蘿蔔上市、醫生沒事」的台灣俗諺。
關於蘿蔔被遺忘的好處,李時珍早已在《本草綱目》中為它抱屈:「根,葉皆可生可熟,可菹可醬,可豉可釀,可糖可臘,可飯,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而古人不深詳之,豈因其賤而忽之耶?抑未諳其利耶?」這幾句古文說的是蘿蔔百變的烹調方式,根莖葉片皆能完整食用,可以清脆生吃可以、可以醃漬可以風乾,簡單來說,蘿蔔就是非常貼心,能發揮最大價值的好蔬菜!
白蘿蔔素白雅緻、燉出來的湯也樸素,雖然是家常湯品但是品質好的一碗卻需要花點心神。除了最基本的材料新鮮,蘿蔔的切法也要仔細,若切的太薄不耐久燉,口感將流於軟爛,滾刀切法才最理想;肉骨則需要將血水燙去,否則浮沫將影響湯色,喝湯時便少了幾分賞心悅目。下回家中再端上蘿蔔湯,記得仔細捧看,這次你知道略略乳白的湯色裡有肉骨甘甜的貢獻,也有蘿蔔塊清爽汁液的幫助,這才成就這碗暖心的湯品,需要細細品嚐才不辜負!
▼排骨蘿蔔湯食譜
原文來自:台灣燙
募資連結:台灣燙計畫,帶你找回被遺忘的台灣料理